《新时代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夯实全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筑牢基层治理基础,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等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本规划所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社会多方参与,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对象,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满足村(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
2、的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服务力量和资源下沉,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引领和堡垒作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不断提高,党建工作与服务工作同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45个社区配备了专职党建“社工岗”,建成2个市县两级党群服务中心、15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3
3、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60个社区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二是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农村服务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三是社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多元多样,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为主的特定服务更加丰富,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机制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不断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加快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壮大,至2023年,全市共有社会组织365个,其中社会团体197
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8个。四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圆满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更加合理,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出台了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辽办发(2023)30号),建立了3000户配备1015人、每增加300500户增设1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总量管理制度和“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至2023年底,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3519人,其中,村(社区)“两委”成员3149人,其他城乡社区工作人员370人;社区工作者
5、中取得社工师证书的有128人。五是服务方式不断改进。政务“一站式”服务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模式广泛应用。东丰、东辽两县被确定为省级商务试点县,共有省级电商村28个。(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阶段,也是确保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五年。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等有利于城乡社区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也给城乡社区服务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
6、巩固和提升,但总的来看,城乡社区服务现状与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区位条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城乡社区之间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社区服务信息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整体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农村社区,尽管解决了“有地方办事”的问题,但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投入偏少、服务力量不足、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二是服务水平不够。各县区政府、
7、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类服务资源向城乡社区下放不够精准。居民亟需的养老、托育、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等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居民需要。城乡社区公益性组织培育发展不够,承接社区服务水平有限,居民参加社区服务意愿不够高。三是服务队伍有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县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数量不足,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不到位。社区公共服务主体较为单一,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不够壮大,社会力量参与明显不足,社区工作服务浅层化和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
8、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健全党建引领机制为关键,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能力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资源和力量落到城乡社区,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服务格局,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承载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努力为人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守护幸福,让基层更加和谐稳定,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夯实。(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贯穿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党的执政
9、基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精细化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努力做到群众有需求、社区有服务。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扩大市场、社会供给,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四是坚持城乡统筹。科学把握城乡发展差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社区服务机制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五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乡社区特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困扰阻碍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瓶颈问
10、题,全方位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五)总体目标。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到2025年底,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有效强化,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社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导、各类服务主体共同参与的城乡社区服务机制。社区服务
11、设施更加完善。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社区服务设施布局。社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城市社区便民利民和志愿互助服务充分发展,农村社区在推进便民利民和志愿互助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普遍运用,网络联通、应用融合、信息共享、响应迅速的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强化。打造一支以社区“两委”成员和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为骨干、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创新
12、。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减负增效等机制,推进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三、健全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城乡社区服务新格局(六)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格局。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导,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驻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机制,定期研究并协同组织开展城乡社区服务。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依法选优
13、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逐步提高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主导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围绕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民生服务事项广泛开展多层次议事协商,形成协商有阵地、群众广参与、服务出成效的城乡社区协商新格局。全面落实在职党员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村(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规范打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构建形成党建引领、权责清晰
14、、多方联动、群众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格局。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导,完善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评估机制。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强化规范约束作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构建多方参与格局,促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城乡社区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积极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多元善治,完善村规民约,提升城乡群众文明素养,引导广大村(居)民积极有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增强城乡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能力。鼓
15、励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服务行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融合发力,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需求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社会组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良好局面。支持引导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停车场地、文化体育设施、会议活动场所等服务资源。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鼓励驻区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产业,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开展连锁经营。(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
16、工负责)四、切实强化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八)强化为民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升级。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全覆盖,让居民就近就便办理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托育机构。构建社区服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课余托管、兴趣发展、文化生活等服务。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机制,提升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服务,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开放大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等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多层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医保服务下沉和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建设,逐步实现医保政务服务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