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82020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融合技术之OLI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腰椎融合技术之OUF技术起源、适应症及手术入路选择腰椎融合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术入路多种多样,包括前路的A11F,侧路的O11F,D1IF/X1IF,后路的T1IF及P1IFo和经典的T1IF不同,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命名多种多样,包括D1IFX1IF,O1IF,C1IF等。图1:各种1IF的入路比较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作为目前外侧腰椎融合中相对成熟的技术,已经广泛开展。O1IF之技术起源O1IF最早的雏形是经腰大肌前缘和腹膜血管鞘间隙进入椎间隙进行椎体间融合的技术,近些年O11F在得到迅猛的发展,随之成为脊柱外科的一项热门技术。临床上应用的融合技术还是以后方融合为主,侧方

2、融合占比并没有超过后方融合。O1IF手术适应症之SeeingissafeO1IF就是一个融合技术,和经典的TiJFP1IF,A1JF等比较,就是手术入路和器械选择的不同,椎间隙融合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指南对O1IF手术适应症定义是:需要重建椎间隙稳定性,恢复椎间隙高度,实现间接减压和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各类腰椎疾患。这类疾病主要包括:退变性的椎间盘疾病,轻中度的椎管狭窄,I或I1度的腰椎滑脱,手术邻近节段退变,椎间隙感染,退变性脊柱侧弯等。上述手术适应症可以简单总结为在椎间隙内进行操作,不需要进入椎管内就可以完成的手术腰椎疾病。脱垂型的椎间盘突出等,后方黄韧带骨化造

3、成的重度椎管狭窄等,上述疾病都需要进入到椎管内进行操作才能实现有效的减压,而在进行O1IF操作时,对椎管内是无法进行安全精准减压的,这些疾病都不是O1IF的良好适应症。后路孔镜+前路O1IF将一个大的T1IF手术分解成两个相对较小的微创手术的方法;或者前路O11F融合+后路辅助补充减压+固定等方法可以实现前方大面积融合,后方椎管充分减压等。和传统的后路椎间隙融合相比,斜外侧入路可以做到的是:创伤更小,手术操作不进椎管,对神经的干扰少,术后反应轻微;融合效率更高,前方直接入路,可以置入大号融合器,增加椎间隙融合;应用StanCIaIone技术或PiVOX钢板固定,不损伤后方的肌肉,和关节突等结构

4、,避免或减少医源性的肌肉损伤。O1IFVSC1IF之seeingissafe在传统X1IF/D1IF基础上改良形成的C1IF,O1IF和CIJF这两个融合技术从总体来说技术上大同小异,都是从腰椎侧方进入椎间隙进行椎间隙植骨融合等操作,在适应症上两者基本一致。细微差别在于:O1IF是从腰大肌和腹部大血管的间隙进入(图2),而C11F是在腰大肌上的椎间隙前缘(神经根前方ICm)水平建立工作窗口(图3)。图2:O1IF,从腰大肌和血管鞘间隙进入椎间隙进行操作Fixedring图3:C1IF,劈开腰大肌。两者各有优缺点,O1IF的操作是将腰大肌作为一个整体从椎体和椎间隙上剥离,向后牵拉,这样操作的优势

5、是对腰大肌内行走的神经丛损伤较少,OIJF手术在无神经电生理监护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安全的进行,缺点也很明显,因为腰大肌整体要往后牵拉和暴露,对腰大肌特别肥厚的患者,操作难度会比较大;C1IF是在腰大肌上建立工作窗口,向周围进行肌肉牵拉,暴露难度相对更低,也不太容易损伤交感神经等结构,但缺点也很突出,对腰大肌的开窗意味着内部行走的腰丛神经潜在损伤风险,劈开腰大肌的1IF手术要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完成。相比于采用C1IF的方法劈开腰大肌将腰丛置于损伤的风险之下,将腰大肌整体剥离往后牵拉是一个相对更安全,对无神经电生理监护的医院也是一个相对设备门槛更低的的操作方案。O1IF手术入路之Seeingissa

6、feO1IF主要是通过腰大肌前缘和腹部大血管界面进行椎间隙暴露和操作。传统的D1IF/X1IF在腹壁上切小口,通过手指触摸或引导,穿针对位椎间隙,然后采用可扩张套管逐级扩张,直至建立操作通道的操作,这种操作方法较为盲目,对周围结构辨识不清晰,腰丛5条主要神经中的骼腹下神经是最容易存在变异的神经,有潜在损伤风险。改良后的OiJF更多的是通过直视下分离腹膜后间隙,暴露到腰大肌前缘,确定间隙水平,而后建立工作通道,解剖结构全程直视可见,相对更安全。图4:D1IF/X1IF技术示意图,通过小切口,手指分离腹膜后间隙,到达椎间盘水平,套筒逐级扩张。关于O1IF其实还有更多的技术细节可以讨论,比如如何做术前评估,哪些患者适合StandaIOne,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斜入垂操,操作窗口移动技术,节段血管的保护,融合器放置位置,更复杂的01IF51针对性处置15S1节段等等。比手术技术更重要是临床适应症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