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2023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2023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模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开展以打击医药回扣等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反腐纠风工作,通过三大“阳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透明化制约监督机制,提升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平均输液率、抗生素使用率、两联以上抗生素使用率和激素使用率(按人次数统计)分别为13.36%.22.44%.3.04%和1.59%,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5、6.32.2.49和0.99个百分点,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更加合理、规范。具体做法是:一、抓住关键环节,推行“阳光采购”一是把好药品采购关。坚持把药品采购岗位和药品选择岗位作为一级廉效风险点进行防控,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
2、、统一配送,采购人员做好定期轮岗,建立完善新药采购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杜绝进药、用新药个人说了算、单位一把手说了算。二是把好设备采购关。编制耗材目录,对全区医疗单位医疗耗材进行公开招标,限价采购,限制目录外物品采购。制订医疗设备年度采购计划,所有医疗设备采购均通过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渠道并实行电子档案登记联网,实时掌握医疗仪器设备的报废、采购和使用状态,报废设备统一处理。三是把好基建工程关。不定期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参加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加强对工程招标程序的监督,完善工程管理规范措施,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审计等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基建工
3、程中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二、创新技术机制,实施“阳光用药”一是狠抓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把输液率、抗生素、激素使用比例等合理、规范用药指标作为各医疗机构年终考核指标,并与医务人员考核挂钩,各医疗机构每月开展一次处方点评,对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及药品超限超标使用违规行为进行督促整改。卫生部门每半年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处方点评,点评结果进行全区通报。今年上半年,各基层医疗机构已抽查X余张门诊电子处方,处方平均合格率X%,一般缺陷率X%,严重缺陷率x%o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用药水平。逐步实施电子信息软件动态监测,规定用药权限,对经电子信息提示,处方使用不符合医学常规用药的,在局域网上进行公示,对多次
4、违规的,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暂停处方权、离岗培训,对发现违法线索的,由基建部门进行取证和立案调查。三是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消除安全隐患。该区全市率先在X镇中心卫生院试点推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委托专门公司设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化平台,要求全院医护人员随时把工作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同时把不良事件分为医疗、护理、行风、其他四大类,相应成立四个整改小组,对上报的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由各小组进行整改。下一步还将把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投放在医院外网,鼓励病人、家属及社会各界对医院管理进行“找错”和“挑刺三、完善惩防体系,构建“阳光监管”一是强化廉政责任制落实。每年与33家
5、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并进一步细化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内容,由2011年5项36条扩充为为今年的6项68条。进一步完善药品设备采购、公务用车管理、工程建设等制度规范,强化医疗机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完善医德考评制度,把医德医风与职称晋升、执业医师资格、绩效考核等进行挂钩,在逐步推行的廉洁行医承诺制度中设立了医德医风考评,并建立医德档案。二是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围绕工程建设、药品(耗材)采购、资金管理、人事管理、处方管理等重点岗位、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梳理权力风险点138个,制定防控措施63条。深入实施卫生系统行风整治和测评工作,创新性建立了局级行
6、风监督员、外来优秀务工人员和优秀大学生三支行风监督员队伍,今年以来召开3次行风监督会议,在暗访和调查基础上,对各医疗机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评议整改。三是深化党务院务公开。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党务院务公开目录和办事指南,对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和公开形式进行规范。多形式开展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严格落实“四条禁令”等规定,医疗卫生单位干部廉洁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制定出台了卫生系统信访“三级联动”责任机制,进一步加强系统内部信访工作的研究部署、分类指导、分析预警和督查考核工作。集中整治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心得体会7月下旬,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等八个部
7、委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已有150多个医院院长书记落马,最近两名知名药企董事长被留置接受调查,肯定还会有人落马,更多的人在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记得2006年、2013年也搞过两次轰轰烈烈的整治医药腐败行动。每次都会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不过无论是有关部门和媒体公开报道和披露的案例,还是寻常百姓的切身感受,好像效果并不理想。按照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的说法,“医药腐败已经扎下了根,由小病变大病,乃至呈
8、现出癌变的趋势J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某类现象或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那么一定是相关土壤和生态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土壤和生态这个“本二诸如整顿教育乃至于抓人之类的治标措施就犹如重复割草烧荒,场面看似壮观,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轮轮重复割草烧荒的结果不但不能改变生态,只能使土壤更加肥沃,来年野草更加疯长。根治医药腐败,关键在于治本。医药行业固然有其特殊性,但事物总有共性。窃以为如何治本,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并抓住几个关键点下决心去做。本文根据我本人亲历亲闻及思考,谈谈几点浅见。一,加大医疗经费投入我国医疗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及其在世界排名,相信国家相关部门比我清楚,不需要我
9、费劲一一列出。医疗经费重点应该包括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和按人头划拨的经费。前几轮整治医药腐败都提出了医药分开的思路,但只要到各大医院走走就知道这个世界通行的思路停留在纸面上基本没有落到实处。医药分开落实不了的症结在于各级政府医疗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院甚至大三甲医院都必须靠医疗器械、药品和耗材收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和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N年前整治医药腐败期间,某省排名第一的三甲医院一把手曾经跟我诉苦:医院编制是若干年前定的,多年来业务量增加了若干倍,医技护人员也相应增加了若干倍,但医院人员编制没有增加,人头经费也没有相应增加,医院拿什么养活这么多新增医护人员来满足患者就医需要?只能想法设法创收。因为医
10、疗投入严重不足,我等患者“有幸”成了医院创收对象,医药腐败、天价医疗负担和医患矛盾等等也就自然而然成为社会常态。分级诊疗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部分原因也在于此。我想,国家和各地各级卫健委对全国各她公立医院编制、人头经费和医疗业务量的增加变动情况应该很清楚,医疗经费投入如果长期跟不上医疗业务增长,人员编制、人头经费与业务量的增长倒挂的问题不解决,医药分开和整治医药腐败就是一句空话,这次整治医药腐败效果如何也就不难预见。二、限权放权加强对权力部门监督制约整治医药腐败重点不仅仅是医院,我看更关键的是有权决定进入医保的医药品种及其价格以及药品能否进入她方药店的权力部门。我经常服用的脑络通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药
11、,但是N年来问了无数扬州药店都基本上没有卖的。显然,扬州市的各家医院和药店是没有权力决定脑络通能否进入扬州医药市场的。相信国家批准生产但是不能进入扬州医院和药店的常规药品不会仅有脑络通一种。只要智商不低于平均数就能明白,药企如果想使自己的产品进入拥有458万人口的扬州市场,就得首先打通相关权力部门的关节,其次才是对扬州各家医院的相关人员攻关。药品能否进入相关地方医保和医药市场是第一关,进入的价格同样决定药企利润大小和空间。换句话说,权力部门手中的权力魔杖变现金钱的能力远比医院院长书记和药品采购人员、开药方的医生大得多。根据公开报道,国家卫健委委托开展的一项课题梳理过去十年涉及医疗领域的2900
12、多例刑事判决书后发现,”涉及行贿受贿的判例,器械、药品和耗材分别占比40%、30%、20%左右,45%的行贿受贿行为发生在决策环节,49%的行贿受贿行动者在行政管理部门,正职领导占比达到30%。”这里提及的“行政管理部门”恐怕不仅是医院,其行贿受贿占比最高,可见如果不限制相关权力部门的权力,权力的运行不公开透明,对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没有有效监督制约,医药腐败就不可避免。如果整治医药腐败漏掉或弄错重点对象,整治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三、价格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大数据时代政府有关部门如果愿意,完全可以做到使任何医疗器械、医药和医疗耗材的生产厂家、价格都公开透明,同样政府部门和患者也能够通过
13、多种渠道多种方法了解掌握医疗器械和药品、耗材的性价比。比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扑尔敏在网络平台上的售价相差十倍以上甚至二十倍,既然扑尔敏是国家批准生产的药物,理论上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疗效应该大致相同,如果患者有权根据零售价格自主选择厂家产品,相信没几个人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那些高价药和产品自然会自降身价。除少数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及耗材,绝大多数患者常用药品和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及耗材都不存在垄断性。即使是需要进口和有一定垄断性的产品,只要不允许使用单位指定独家或特定代理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竞争。试想如果没了“中间商”即数百万“医药代表”,信息公开透明,患者凭医生开的处方可以在药店或平台自主购
14、买药物,医院医疗用的相关产品在患者结账时必须公开厂家、品牌及价格,还需要有关部门隔若干年就费劲来一次运动式“集中整治”吗?医疗器械、药品和耗材生产厂家与品牌、价格做到公开透明,完全可以有效挤出价格水分,降低患者和医保负担,于国于民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这就需要对医保报销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整治腐败,无论是医药腐败还是政法腐败,亦或是任何其他领域的腐败,投入、限权和公开是治本关键,但这无异于从相关权力部门“虎口夺食”,所以看似简单,做到很难。坦率她说,指望权力部门都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制订相关政策时自我限权、放权,恐怕不太现实。所以任何领域的整治和反腐都必须从政策源头开始,制定政策和决定政策、执行
15、政策的部门必须分开,并且扩大制订政策的参与范围,并且在决策前通过公开渠道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才有可能减少“政策腐败”。运动员和裁判员不能是同一个人,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然而真正做到却殊为不易!2023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心得体会及申论素材7月下旬,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等八个部委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已有150多个医院院长书记落马,最近两名知名药企董事长被留置接受调查,肯定还会有人落马,更多的人在瑟瑟发
16、抖惶惶不可终日。记得2006年、2013年也搞过两次轰轰烈烈的整治医药腐败行动。每次都会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不过无论是有关部门和媒体公开报道和披露的案例,还是寻常百姓的切身感受,好像效果并不理想。按照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的说法,“医药腐败已经扎下了根,由小病变大病,乃至呈现出癌变的趋势J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某类现象或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那么一定是相关土壤和生态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土壤和生态这个“本诸如整顿教育乃至于抓人之类的治标措施就犹如重复割草烧荒,场面看似壮观,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轮轮重复割草烧荒的结果不但不能改变生态,只能使土壤更加肥沃,来年野草更加疯长。根治医药腐败,关键在于治本。医药行业固然有其特殊性,但事物总有共性。窃以为如何治本,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并抓住几个关键点下决心去做。本文根据我本人亲历亲闻及思考,谈谈几点浅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