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883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炊风险等级危险区域-划分原则及意义目录目录1前言21 火灾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22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33 .如何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43.1.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432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54 .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55 .危险区域65.1. 危险区域的概念及范围: 65.2. 危险区域的安全保障:65.3. 危险区域的安全疏散: 66 .次危险区域76.1. 次危险区域的概念及范围:76.2. 设立次危险区域的意义: 76.3. 次危险区域的功能及安全保障:76.4. 危险区域和次危险区域的疏散距离要求:77 .室内安全区域77.1. 室内安全区域的概念:772设置室内安全

2、区域的意义:87.3. 常见的室内安全区域:87.4. 室内安全区域的保障措施:108 .室外安全区域108.1. 室外安全区域的概念:108.2. 室外安全区域的主要范围:108.3. 室外安全区域的安全保障:11刖百消防安全疏散的目的,是在火灾条件下,确保室内人员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合理划分建筑内外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是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依据火灾危险程度,可将建筑内外各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分为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分述如下:1 .火灾风险等级的划分原则风险逐级降低,是划分建筑内外各区域火灾风险等级的基本原则,依据火灾危险程度,可以将建筑内外各区域的火灾风险

3、等级分为四级(图1、图2):1 .危险区域:包括室内功能房间等。2 .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3 .室内安全区域:也称为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卜避难层、避难走道、符合疏散要求但需通过同一建筑中其他室内安全区域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等。4 .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和平台、符合建规第664条要求的天桥和连廊等。;室内安全区域室内安全区域::-11-11:Il危险区域危险区域笫3页共11页疏散走道次危险区域17危险区域危险区域危险区域消防资源网他空H何难避虎曲iu:s111r=技室利富一三三一-ii空破物-y吏图22 .爆炸和

4、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及危险程度,在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将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划分三类八级。第一类是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三级:Q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场所;Q3级场所,在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较小,爆炸后果较轻的场所。第二类是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共分为两级: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镁粉、铝粉、煤粉等与空气的混合物)的场所;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仅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第三类是火灾危险场所,共

5、分为三级: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物体,而它们的数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悬浮状、堆积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它们虽然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上与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H3级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各类危险场所的“正常情况”包括正常的开车、停车、运转(如敞开装料、卸料等),也包括设备和管线正常允许的泄漏情况。“不正常情况”则包括装置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及装置的拆卸、检修等。在划分一个场所是否有火灾危险时,要考虑可燃物质在场所内的数量和配置情况,以决定是否有引起火

6、灾的可能,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有可燃物质就属于火灾危险场所。1987年12月16日,由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国家机械委、煤碳部、化工部、石油部、纺织部、轻工部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中规定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五类。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

7、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以上所谓“正常情况”和“不正常情况”的含义基本上和电力装置设计规模中的一样,同时该标准中还规定了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方法。3 .如何划分火灾,爆炸危险场所3.1.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2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

8、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1级区域(简称1

9、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3.2. 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4 .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合理划分室内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理解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可处置诸多安全

10、疏散的争议和误区!1、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一“次危险区域”一“室内安全区域,一 “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危险区域 二 次危险区域 不室内安全区域U室二安全运建,0一,J2、在疏散路径上,风险只能逐级递减。疏散路径的确立,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疏散路径的风险只能递减,不能从次危险区域进入危险区域(示例:疏散走道不能通过房间疏散),禁止从安全区域进入危险或次危险区域(示例:禁止从前室区域向疏散走道疏散)。注:风险逐级降低,包含越级降低,比如从危险区域(房间等)直接疏散至室内安全区域或室外安全区域等。5 .危险区域5.1. 危险区域的概念及范围:危险区域主要是指人们工作、生活、生产或

11、储存的室内空间,通常,危险区域存在可燃物和一定的火灾风险,常见的火灾危险区域主要有室内功能房间、营业厅、观众厅、展览厅等各类功能区域,以及生产车间、库房、汽车库等。5.2. 危险区域的安全保障:火灾往往从危险区域发生,为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针对不同功能的危险区域,需合理配置疏散门位置及数量,控制房间内任意一点至疏散门的疏散距离,房间内的装修材料也有相应要求,以控制火灾规模并确保人员疏散至火灾风险等级较低的其他区域。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特殊功能场所,比如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及一些设备用房等,还应作为相对独立的防火单元,并有平面布置等相关要求。5.3. 危险区域的安全疏

12、散:对于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人员可直接从危险区域(室内房间等)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或从危险区域通过次危险区域(疏散走道等)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对于多层建筑的其他楼层或地下建筑,通常不能直接疏散到室外,可通过次危险区域、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6 .次危险区域6.1. 次危险区域的概念及范围:次危险区域是相对危险区域的概念,主要包括疏散走道,很多情况下,房间(危险区域)需要通过疏散走道疏散至楼梯间和前室等室内安全区域。6.2. 设立次危险区域的意义:从安全疏散角度,不同房间不宜穿套疏散,在穿套疏散模型中,一个房间的火灾,可能直接阻断其他房间区域的人员疏散;从使用功能角度,房间穿套也

13、不利于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设立具备一定防火性能的次危险区域(疏散走道等),可降低火灾风险,有效组织人员疏散,有利建筑功能的发挥。在图1的建筑中,不同危险区域的房间通过疏散走道(次危险区域)进入室内安全区域(疏散楼梯间和前室),有利功能布局和安全疏散,降低了火灾风险。6.3. .次危险区域的功能及安全保障:疏散走道是人员疏散路径的第一道屏障,主要承担交通和疏散功能,一般不能用于其他功能,不得放置可燃物品和影响人员疏散的设施,疏散走道的隔墙需满足相应耐火等级建筑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疏散净宽度需经计算确定并不小于最小净宽度要求,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另外,顶棚、墙面和地面的材料

14、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标系统等也有相应要求,等等。6.4. 危险区域和次危险区域的疏散距离要求:为保障疏散,必须控制人员在危险区域和次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这个时间的控制通过疏散距离实现,除仓库场所和一、二耐火等级的丁戊类厂房外,室内任意一点至室内安全区域的安全出口的距离,都有明确要求。7 .室内安全区域7.1. 室内安全区域的概念:室内安全区域也称为相对安全区域,是相对于室外安全区域的概念,是为了解决安全疏散问题而设置的室内安全区间。室内安全区域是相对独立的防火单元,通常认为,在火灾条件下,进入室内安全区域,即可认为到达安全地点,不再考虑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的疏散时间和距离要求。常见的室内安全区域,主要有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及前室,等等。7.2. 设置室内安全区域的意义:消防安全疏散是火灾条件下人员安全撤离,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过程,即到达室外安全区域的过程,室内安全区域是为了解决安全疏散问题而设置的室内安全区间。安全疏散的目的,是确保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