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以红楼梦为例摘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课堂教学意识由单篇阅读向精读单篇、多篇联读、验读全书、拓展他书延伸,课堂突破僵死,走向新活;教学评价突破定向,走向多维。本文以红楼梦教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思考。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它是学生主动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知识的,也可以是情感的,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我们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作者互动并进行心灵对话的舞台
2、;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以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怎么样?教学评价怎么实现?本文以红楼梦整本书教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思考。一、多维性原则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阅读教学评价中,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维性。红楼梦人物众多,体量巨大,对学生阅读的意志品质是考验;笔法犀利,结构复杂,学生缺乏阅读经验,难以融会贯通;文化内涵丰富,诗词曲赋有象征意义,挑战鉴赏能力。就知识能力而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利于学生语
3、言的建构与运用;构思行文,叙事写人等小说技巧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多元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就精神成长而言,神话故事、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歌赋营造的诗化境界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丰富的社会信息和广泛的世态人情,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有重要作用。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
4、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我们的评价目的是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水平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科素养导向的评价能力,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协同推进相关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所以,一方面着眼于读,比如推荐阅读李劭论
5、红楼梦一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和梅新林红楼梦哲学精神目录,并要求提交两份阅读笔记。另一方面着眼于写,请同学们通过细节描写,分析袭人、晴雯二人个性化的形象特征。然后从自我、同伴和教师三个维度展开评价。学生本人根据阅读计划和个人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同伴根据评价对象的阅读程度和合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根据阅读笔记或研究性课题进行综合评价。二、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承担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多层次发展逻辑与形象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创造能力、增加见识实现文化上的传承与理
6、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目前的高考卷中没有出现专门考察“整本书阅读”的板块。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考核”是难点。过于琐碎会令操作性大打折扣,过偏过难又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整本书阅读”不仅要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应当考虑读写一体,让阅读为写作添砖加瓦,让写作进一步加深阅读体悟。考虑到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高一下学期的内容,高一寒假假时,笔者布置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一阶段要求制定阅读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整体感知文本。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有畅快的“悦读”,也要艰难地“啃书”。第二阶段,交流阅读心得,书写读书笔记,探索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形
7、成和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五一放假期间时,借助学校研究性学习的东风,又布置学生阅读了阎红误读红楼和张俊清代小说史第七章,并给学生列出了十个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再读原著。第三阶段,要求能对小说做进一步的探究与整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深入研究。以“分组课题”的形式呈现阅读成果。这是我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显示,这样的准备让学生研读文本,能生发问题、力口强体悟,建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三、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有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和具体活动。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
8、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比如,第一课段,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关注热点,在任务指导下进行导读激趣和通读指导。第二课段,围绕“红楼校园文化节”“黛玉人物纪念馆”“红楼服饰品鉴会”“红楼梦诗词大会”“红楼人物小传集”“红楼论坛线上峰会”六情境开展各种活动。例如,“红楼校园文化节”,笔者设置情境:为迎接我校校园艺术文化节,话剧社依据红楼梦原著,从中挑选“宝玉摔玉”、“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排练一系列“红楼话剧”,现邀请大家共同参与系列话剧的编写和排练,集思广益,为全校师生献出上一场文化盛宴。这个情境通过红楼话剧节的任务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前五回,梳理小说主要的人物关系,通过话剧剧
9、本编写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比较鉴赏、质疑思辨,体会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深入探究人物关系背后反映的社会现实。例如,“红楼论坛线上峰会”,笔者设置情境:新浪微博大V博主举办了红楼主题研读峰会,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了红楼梦主题探讨的热潮,投票选择你最认同的红楼主题,并留言互动。这个情境以辩论开启,抓住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剖析社会为点,引导深入探究文本,以点带面,为多元主题的深入探讨铺垫;以撰写文献综述为落脚,站在前人的肩膀深入探究,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三课段,线上线下观红楼,众人齐品其中味。由校团委引领,高一年级统筹,各社团协调配合,举办校园红楼文化节。结合过程性
10、学习的成果,进行海报、红楼习作的展览,红楼人物书签等文创产品的义卖,红楼话剧的演出,最后以艺术节闭幕式的形式为此次活动划上句号。这样的课堂,师生将视角放大到原著,课堂交流突破单向,走向多元,共同参与,共同收获。同时,大数据和智能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媒介或手段,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师生视野。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的是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
11、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以红楼梦为例,笔者紧扣“大小”“分合”“内外”“纵横”四组辩证关系,将课堂教学规划为三课段、六情境、九课时、十二活动。三课段即“拾阶上红楼,望尽天涯路”,“深解其中味,衣宽终不悔”,“蓦然回首处,灯火正阑珊”。围绕“红楼校园文化节”“黛玉人物纪念馆”“红楼服饰品鉴会”“红楼梦诗词大会”“红楼人物小传集”“红楼论坛线上峰会”六情境开展各种活动。既考虑章节的精读,也考虑人物联系进行多章节的对读、联读,还考虑用红学研究观点进行验读。笔者给出三个问题,来评价教学。分别是:1请列举几处红楼梦中与“玉”有关的人、物、现象。(筛选信息在线记忆)2.请围绕红楼
12、梦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处与“玉”相关的人、物或现象,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对问题一的深化分析,综合开放)3.红楼梦第94回“失宝玉”之后,通灵知奇祸,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依据。(问题二的特例,指向理解深究)。精读和泛读灵活转换,课内与课外深度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接融通,既有一定的阅读规定,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留足空间。那么足够的阅读量、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阅读经验、多样的情境设置和任务驱动都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整本书的内容与题旨更加丰富与复杂,也更加隐晦与多元,结构的维度与层次更加反复,隐蔽性也更强,因而对读者(涵盖师生)的阅读方式与思维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打破语文课堂篇章教学的藩篱,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期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如果真正摆脱“雨过地皮湿”的窘境,不仅能增加了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厚度”,开阔了语文学习视野的广度,有利于学生深度思维的形成,而且师生可以选择不同文体、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儿本书的研读,粗略地构架起一个新的语文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对语文进行深度学习,有了几本经典著作的“垫底”,自然也会增加学生未来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