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贵州有瞬感诵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05-3107:07周女刚韦泽培杨江萍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订阅2023年3期收臧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省周真刚韦泽珊杨江萍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形有感有效。贵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在有形上,扎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开展有抓手、落实有载体,民族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有感上,扎实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孕育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共识,使各族群众增进感知力、提升感染力、增进感恩心,不断沁人心灵,引发共鸣;在有效上,坚持目标导向、效能导向,要立完善全过程、高效率、高质
2、量的落实机制,不断推动完善、规范、精准、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贵州省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23)03-0013-09中华民演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茶、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23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对于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
3、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教育引导全国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贵州省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正努力建设信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当务之急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扎实推动各项实践工作。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要求(一)儒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之一,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笫二次中央新界工作座谈会上被首次提出1。2023年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针对中国社会的精神思想领域分化现象依然存在,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多种价值观取向并存的现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新时代中国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观念建构目标,是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民族建构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策略部署2。从中华民族的属性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历史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就必须坚持以增进共同性作为前进方向3。此外,国家在场视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
5、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最具理论创建性的内容,从理论与政策两个层面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徒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三大特质:新颖性、宏观性和抽象性,因此,佛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锻新成果,其主线地位的确认及主线思维的树立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支撑。主线思维背后直接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措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动态发展出发看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本质、掌握规律4。贵州省为多民.族省份,需要不断侨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主线意识,团结各民族群众,一起走向共同富裕。(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骸意识的现实
6、要求贵州省是多民族省份,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193个氐族乡。贵州民簇自治地区总人口13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8.83%。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同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全面延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贵州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各族干部群众并肩奋斗、攻坚克难,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
7、全面胜利,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民族文化魅力不断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局面持续巩固。但是,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民簇地区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主要任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贵州省民族地区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二、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之举佛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二就是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1,扎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开展有抓手、落实有载体,使民族之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一)整体布局,全面开展,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夏兴的战
8、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簇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钱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其他工作均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贵州省坚持整体布局,全面开展,共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 .党政负责,齐抓共管贵州省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省9个地级市(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形成了“党委统
9、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2 .高屋建城,全面规划贵州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十四五”编制,并因时因地编制了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按照成员单位、牵头责任部门的方式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牵头领导和责任人,切实避免交叉推诿和责任落空。3 .强化保障,有序开展强化调度、强化监测、强化保障,加强对人、财、物集中整合和有序运转,并围绕有组织领导、有经费保障、有创建载体等标准,不断提升创建人员素质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异形同构、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
10、做好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要面向少数民族,更要面向汉族,因此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全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雷要异形同构,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 .思想教育上贵州民族地区将铺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毕节市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30余处。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潜移默化,使
11、之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构建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打造同心展览馆、奢香博物馆、“天渠1陈列馆、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黔西八景”等地标,不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校形象和地域共有人文标识,加强传播推广,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培育共有精神家园。安顺市创造性地开发了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举措,大力推广“红九条Z十星文明户创建等典型经脸1,基本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干部群众采取分众化的宣传教育举措,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全市187个村被贵州省民政厅命名为“村规民约示范村工2 .文化浸润上地方政府对民间地方传统有一定的积极性,互相取得了认可和合作,达到了一定程度的
12、互惠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视察贵州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贵州省不断打造各民簇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一是打造特色民族品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1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为引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培育、壮大布依族枫香染、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等传统手工艺产业,助民增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延伸产业链,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二是擦亮红色底色。贵州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众多的优势,发挥红色基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激励作
13、用,让红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遵义市将,遵义小红军”作为文化小学统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红军电视台小红军剧场会址课程”“苟坝课程”等为栽体,以“弘扬长征精神f走长征路”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回顾历史、继承传统、凝聚力量,亲身感受红军长征坚韧不拔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三是增进共同,美美与共。铜仁市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市级文化品牌为核心,推出大型音乐剧情姐下河洗衣裳、大型花灯剧严寅亮与颐和园、大型原生态音舞诗画剧松桃游记、土家风情山歌剧这山就比那山高等一批反映铜仁市各民族题材的文艺精品,增强各校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文化上美美与共的共同体。3 .交往交流交融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
14、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一是在地理空间上,易地扶贫搬迁的民族互嵌社区是理解徒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茂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织基础1。贵州省“十三五”时期在94个县(市、区、特区.新区)共搬迁192万人,建成集中安置点791个,这是贵州省的头号民生工程。其中,六盘水市在全省创造性开展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与“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融”的活力社区的“两个社区”建设,不
15、断促使民族互嵌社区人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这一做法写入了贵州省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在全省推广实施。二是在网络空间上,贵州省作为大数据产业大省,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使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民族工作试点示范,建成“互联网+民族团结”云平台,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提升广度和深度,把互联网空间要成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使互联网成为民族团结的最大增量。4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贵州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不断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各
16、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毕节市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主线,依托“威宁三白品牌效应,农业绿色化、特色化、高效化、现代化逐步显现,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并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3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全域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业。贵阳市大力培育民族文化品牌,注重民族地区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举办1七月米花节跳年场六月六”活动,涵羞祭祀、民族歌舞、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内容。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加,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三是高质量构建民族特色产业体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依托从江瑶浴、凯里酸汤、贵州三穗醇等一批获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银饰、剌绣等传统工艺产业,雷山脚尧茶叶、倡乡茶油、麻江盛等等名特优农特产品产业,开辟了富村富民的新路子。原汁原味的民族的地方的文化资源逐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