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9461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单选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江南博哥)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力德度绪能道态情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o逢选题03.情操分为三类,它

2、们是()。A.理智情操、B.道德情操、C.理智情操、D.思想情操、美的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理智情操、思想情操思想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情操分为三类:理智的情操,又称认识性的或逻辑性的情操,是在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真理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的情操是评价个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情操的核心部分。美的情操是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欣赏文艺作品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节奏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单选题4.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3、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5.某学生在考试时正想作弊,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一种不安之感制止了作弊,这种道德情操从形式上看主要是()。A.伦理道德情操B.理情道德情操C百帝道律情榻D:与具体逼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道德情感如果按其形式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直觉的道德感是由具体情境而引起的,以迅速产生为特点,对道德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比如,人们常由于莫明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菜辱感迅速制止和做出某种举动,而事后才意识到这种举动的是非直。单选题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oA.道德认知B.道

4、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答案为Ao选题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通常来说,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单选题8.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单选题

5、9.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A. 0-5岁B. 6-8岁C. 8-10岁D. 10-12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单选题1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O。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答案为D。单选题I1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

6、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答案为A。单选题1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遵从B.接受C.认同D.内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就属于形成过程中的第二阶段。因此,答案为C。单选题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O。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参考答案

7、:B参考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属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的影响属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15.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

8、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16.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因此,答案选C。单选题1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

9、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单选题18.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O。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知识参考答案:A单选题19.根据柯尔柏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O。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20.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10、)。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后习俗水平的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就是第三选项的良心或原则取向。因此,答案为C。单选题2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权威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因此,答案为B。单选题22.品

11、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因此,答案为D。问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参考答案:(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作为一种内部状态,可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态度是通

12、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也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的。(2)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往往是积极的;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而也常常是消极的。对于某些对象,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

13、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态度的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预备倾向。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是一致的,但是态度的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也存在分离的情况,表现在人们口头所表示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问答题2.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参考答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他律道德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儿

14、童在610岁期间,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2)自律道德阶段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问答题3.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需经历的过程。

15、参考答案: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都须经历以下过程:(1)遵从。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做出的行为。这种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是靠外在压力推动而产生的,而不是依靠内在的需要而驱动。个体的行为受外部奖励与惩罚的影响,遵从可以得到安全,不遵从则会受到惩罚。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压力情境,一旦这种外在情境发生变化,态度也会随之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