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9572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1.D2.D3.C4.D5.C6.B7.A8.A9.C10.D11.C12.D13.D14.B15.D16.B17.A18.C19.D20.C二、多项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计20分)21.C、D、E22.A、B23.A、D、E24.A、B、C、D、E25.C、D、E26.B、E27.A、B、C28.B、C、D29.A、B、C、D30.A、B、C31.A、C、E32.A、B、C、D33.CsD34.A、B、C、D、E35.B、C36.B、C37.C、E38.D、E39.A、B、C40.A、B、C、D、E三、填空(4150题,每

2、空0.5分,计10分)41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2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43 .主疏泄主藏血44 .受盛传化45 .血瘀出血46 .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47 .津能载气气能摄血4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49 .饮食偏嗜饮食不洁5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名词术语解释(155题,每题2分,共10分)5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52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53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自窍

3、、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5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55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U(I分)。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

4、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57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0.5分);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58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

5、阳(1分)。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湿性粘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粘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股及下焦部位病变(1分)。59 .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60 .人体之精

6、,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广义之精:指人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分)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

7、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62 .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

8、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乂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乂1分);虚实转化,包括因实致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乂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乂1分)。中医基础理论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1.A2.D3.D4.B5.D6.D7.B8.B9.C10.A11.A12.C13.D14.D15.B16.C1

9、7.A18.B19.D20.D21.B22.E23.B24.C25.C26.C27.C28.D29.E30.D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31.A、B32.A、C、E33.A、B、D、E34.A、B、C、E35.A、B、C36.A、B、C、D三、填空题743题,每空1分,计18分)37.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38.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4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41.邪气盛精气夺42.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44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

10、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或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45 .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46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47 .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48 .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49 .

1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吸人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51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法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

12、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52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

13、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53 .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