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广大体育教师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这场历史性的教育变革中,大家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新课程新思想的引领下,步入体育课堂教学新境界。笔者有幸担任了安徽省体育学科精彩片段、安徽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安徽省教坛新星、淮南市评优课、说课等活动的评委,发现了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无限精彩,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研究,也发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种种遗憾,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浅显的推进策略,以与同仁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推进策略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极,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是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体育课程改革也扑面而来,蕴含着教育的新思想,给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理念上的更新,形成了体育教学的广阔发展空间。新课程在继承我国学校体育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提供了课程、教材发展的新领域。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选择”的思想,鼓励着一线体育教师们不受教材的限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充实教学素材,形成了具有校本特
3、色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也融入了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改革方向,因而带来了体育课堂上童心的释放和个性的彰显。在课改的十多年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科院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识培训、专家报告、课题立项、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工作都围绕新课程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验中,教师们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思想,构建新课堂,展示新风范,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精神把握和研究不够深入,致使体育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初见端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以人为本”变成“以
4、学生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种辩证的统一。但是,目前有些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贬低教师的存在价值,甚至硬性规定一堂体育课
5、教师的讲解不得超过多少多少秒钟,体育教师必要的传授、点拨也被视为没有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纯粹的以学生为主体、完全贬低教师作用,师生互动又如何能实现?要最大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实际上,越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越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证。二、教学内容过分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来安排从表面上看,依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一味的为迎合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像以往的教学
6、大纲对教学内容作了硬性规定,因此,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为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设定同类项目多选法,有些教师把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譬如田径项目,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耐力要求高、负荷量大的田径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有的体育教师主张在体育教学中放弃田径教学。然而,田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基础,它有着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现代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在体育
7、课堂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学生“兴趣”转,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三、忽视基本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忽视了学生必要的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他们认为:体育课上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是否掌握体育技能并不重要,致使许多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戏课等。新课标明确要求:运动技术学习是学生保持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之一;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四、对新课程目标理解不透新课程目标中的五个领域
8、: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内容了解的不细致。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是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只有抓住教材的要害,才能让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改革,既要保留原来好的、合理的、科学的部分,又要扬弃原来的不符合要求的那一部分,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让人不无怀疑地进入了一个怪圈,就是大家都行动起来搞改革了,课堂教学都向着游戏化发展了,那么我们的队列队形和基本的训练要不要?一堂课中技能目标是什么?学生究竟掌握了哪些技能和方法?不同体质的学生身体运动都得到充分锻炼了吗?因此,充分理解、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五、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落脚点偏移笔者有幸担任了安徽省体育学科精彩片
9、段、安徽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淮南市评优课、说课等活动的评委,从这些评优课、观摩课的展示活动中,总能看到极其精美的好课,然而,在平时的随堂教学中就不见踪影了,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体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不仅仅在优质课上,更应该落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上,落在学生的身上,应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应该使所有的孩子都在体育课上享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种种快乐,应该使所有的孩子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可在轰轰烈烈的体育课程改革路上我们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却呈下降的趋势!虽然学生体质下降不能归咎于体育教学,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是学生体育健康的有效因素。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严密教
10、学程序、提高教学实效,才能期待孩子们的身体强壮起来、人格健全起来!而那些无目标、无计划的教学现象,是不负责的、无希望的,也是远远背离了体育课程改革初衷的!六、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有时还错误处理成一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尚可成立,如果问题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合作的意义理解不透,致使许多课堂上的合作形同虚设,孩子们往往讨论最激烈的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七、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在体育教学中,
11、评价至关重要,它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品质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评价作用,表现在评价语言的匮乏、评价内容的单一、评价对象的单向、评价手段单调、评价效能低下,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师生关系不和、教学效果不良。八、场地、器材、专业教师缺乏现阶段,仍然有许多学校缺乏场地、器材和体育专业教师,如果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再不解决此类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课改的推进,因为必要的场地、器材和专业教师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体育学科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是让谁代或谁想代就能代好的,没有经过体育专业训练和培养的教师能上好体育课吗?显而易见的,是不可能的
12、,更谈不上体育课堂教学。九、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文明在不断进步,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体育教师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没有地位,虽然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过程中,有“体”一席之地,但是,体育学科没有纳入高考范畴,不能成为所谓的“指挥棒”因此,家长没有多少重视体育的,久而久知,社会的人就把体育教师贬入角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学校里,体育教师的代课费没有语数教师高,提拔、晋级、评优都不占优势,因此,有些体育教师的消极情绪和不思进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热情,不学习、不钻研、不交流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呢。这也是课程改革下“常态课”很平常的重要原因。针
13、对以上现状,体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推进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不是学习一堂优质课、听一场专家报告、写一份教学心得和参加一次交流研讨活动,而是靠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靠大家的齐心协力,整体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揣摩,提出以下浅显的推进策略,仅供同仁参考指正:一、理论感悟策略(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
14、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
15、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5)课程目标的更新,促进学生全面
16、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汇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二、思维“净化”策略步入体育课堂教学新境界之前,首先要“净化”思维,轻装上阵,要从思想深处推弃传统的、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