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县)委书记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区(县)委书记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区(县)委书记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报告目录2023年区(县)委书记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报告1一、高质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选择(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二、准确把提高质发展的科学内涵4(一)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二)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三)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发展(四)高质量发展是“一刻不停”的接续发展三、实现高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7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
2、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效,不断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新成效。借此机会,由我率先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坚实强大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没有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就不可能实
3、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生产潜力持续释放,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面临的约束明显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4、。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不断迈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解决经济总量问题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力解决质量效益问题转变,努力达到在质效大幅提升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选择。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可以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任务和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自身发展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
5、国经济发展进入转换调整的关键时期,处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节点、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的节点和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节点,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发展已到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面临新挑战,出口需求增速放缓,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实践呼唤高质量发展,只有经济总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得到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
6、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当经济发展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否则发展将陷入停滞和衰退,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质量不高。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只有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国际看,当今世界
7、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更加凸显。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大国,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依然紧迫艰巨。只有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才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守住安全底线,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一)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
8、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实现绿色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增长的稳定性、发展的均衡性、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公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J他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实质上讲,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它要求产业体系更加完整、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社会总体的投入产出效率显著增强,分配制度更加体现效率、促进公平,宏观经济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
9、环通畅,国民经济比例协调,空间布局合理,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二)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高要求,而且包括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与之对应,发展的重点也由物质生产拓展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社保、环境、安全等
10、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发展。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主要是指生活在祖国各地的人民,只有全国各地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才能真正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承认客观差异,通过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更快地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共同发展。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高质量发展是“一刻不停”的接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
11、宜之计,而是立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不够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建设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也存在短板,社会治理有弱项,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旦夕之功。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方面要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一抓到底。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
12、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找准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加快推动各方面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供给上,要建立以实体经济为内核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大力提升新兴工业化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着力构建高质量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体系结构、功
13、能系统集成,实现生产组织智能化和网格化,使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抗风险力和自我修复力有质的提升。在需求上,要打造高质量需求体系,通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持续引领供给体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通过供给体系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来催生新的需求。打造高质量需求体系,需要在税收调节、财政支出、信贷收放、货币流量控制等方面精准发力并形成合力。在投入产出上,要大力提高劳动产出效率、资本利用效率、土地收益效率、资源使用效率、环境保护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分配上,要着力在投资回报、企业利润、员工收入、政府税收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最终
14、实现共建共享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宏观经济循环上,要确保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平稳,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二要把新发展理念外化到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发点仍然是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其核心动能是科技创新,战略支点是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是开放形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发展
15、、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协同发力和共同推动。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形态上成型、功能上成熟、运行上成势,最关键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三要把新发展理念内化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是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
16、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合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而且各领域和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任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都可能影响其他领域。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各方资源聚集起来、各方力量协同起来,形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找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党的建设质量要求全面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