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知识归纳.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病理学重点1 .名词解释 绒毛心: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外膜腔以纤维素渗出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呈绒毛状。 肺肉质变:又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炎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 气球样变性: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水肿胀大,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 点状坏死: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为急性普通型肝炎特征性表现。碎片状坏死: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 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为慢性肝炎特征性表现
2、, 大片坏死: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为重型肝炎特征性表现, 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V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V3cm的原发性肝癌,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肺结核的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2,良性高血压分期、有哪些内脏病变(一)功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二)动脉病变期: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肌型小动脉和大动脉硬化(三)内脏病变期1)心脏病变:左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2)肾脏病变:肾入球小动脉和相应的肾小球玻璃样变,相应肾小管萎缩,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3)脑病变:脑水肿或高
3、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4)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视力减退3 .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坏死性细动脉炎、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4 .动脉粥样硬化分期(一)脂纹:肉眼可见不隆或微隆病灶,光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二)纤维斑块:肉眼可见不规则表面隆起的斑块,光镜下有大量胶原纤维、玻璃样变、纤维帽形成(三)粥样斑块:典型AS病变。肉眼可见灰黄斑块向内膜表面隆起和压迫深部中膜,切面腔面白色质硬,深部为黄色质软粥样物;光镜下有大量坏死崩解物、胆固醇结晶、钙盐沉积、肉芽组织(四)继发性疾病: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5 .冠脉
4、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 .风湿:A组B溶血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分期以及二期病理变化(-)变质渗出期:心脏、关节等部位结缔组织基质发生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素样坏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形成肉芽肿性病变风湿小体,由成群的风湿细胞围绕纤维素样坏死病灶形成,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三)纤维化期或硬化期: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梭形小瘢痕7 .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性炎分期及二三期病理变化(一)充血水肿期:病变肺叶肿胀、暗红,切面可挤出红色泡沫状液体;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浆液渗出,内混少量红细
5、胞、中性粒和巨噬;可检出肺炎链球菌(二)红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表而暗红,质实,切而灰红,似肝脏;镜下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夹杂少量中性粒和巨噬,相邻肺泡腔有纤维素网相连;可检出肺炎链球菌()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肺泡腔纤维素渗出增多,相邻肺泡腔相连的纤维素网增多,有大量中性粒,毛细血管受压变窄,几乎无红细胞;不易检出肺炎链球菌(四)溶解消散期:肺泡腔中的中性粒变性坏死,释放蛋白酶溶解纤维素,毛细血管恢复血流8 .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炎军团菌肺炎:嗜肺军团菌引起的肺组织急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9 .肺硅沉着病病理变化
6、:硅结节的形成和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分期及病变I期硅肺: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硅结节分布于双肺中、下叶近肺门处,13mm期硅肺:硅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小于1cm;伴有明显肺纤维化;肺重量、体积和硬度增大;胸膜增厚HI期硅肺:硅结节密度增大,大于2cm,与肺纤维化融合,常有肺气肿或肺不张;肺门淋巴结可有蛋壳样钙化;新鲜肺标本可竖立,入水可沉,可见硅肺空洞10 .慢性支气管炎(软骨钙化)(一)机制: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空气污染与过敏因素、机体内在因素(二)临床病理联系痰液、炎症刺激支气管粘膜,导致咳嗽杯状细胞、黏液腺增多,黏液分泌亢进,出现白色泡沫状痰;若并发感染,则出现脓性痰支气管粘膜肿胀、痰
7、液阻塞、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样发作、哮鸣音,呼吸急促,不能平卧11 .肺心病判断标准: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前壁肌层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4mm)12 .肺气肿(考的不多):末梢肺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肺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13 .消化性溃疡(一)好发部位: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多见于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的前壁或后壁。(二)溃疡形态鉴别良性: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平、洁净;V2cm;较深恶性:边缘呈火山口样;底部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2cm;较浅(三)溃疡分层A.炎性渗出层:中性粒细胞、纤维素B.坏死组织层:坏死的细胞碎
8、片C.肉芽组织层:新鲜的肉芽组织D.瘢痕层:纤维组织,可见增殖性小动脉炎和神经纤维小球状增生(四)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出血(最多见)、穿孔、幽门狭窄、癌变14 .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凋亡:细胞水肿、嗜酸性变;溶解性坏死(点状、碎片状、桥接、大片坏死);凋亡形成嗜酸性小体(二)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于肝小叶内或汇管区(三)肝细胞再生,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15 .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个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病因:病毒
9、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16 .门脉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原因(一)肝纤维化使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肝窦受压(二)肝内血管网因破坏而减少(三)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17 .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一)门脉高压症:(1)慢性瘀血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破坏增多,致贫血Q)腹水(3)侧支循环形成:(需掌握!) 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入上腔静脉 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骼静脉进入下腔静脉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入脐周静脉网,而后上行经胸腹壁静脉入上腔静脉,下行经腹壁下静脉进入下腔静脉(4)胃肠淤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
10、二)肝功能障碍(1)蛋白质合成障碍: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2)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破坏增多(3)胆色素代谢障碍:黄疸(4)对激素灭活作用减弱: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蜘蛛痣(5)肝性脑病(肝昏迷):最严重,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6)肾小管坏死性肾病18 .引起肾小球损伤的免疫复合物类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原位免疫复合物19 .肾小球肾炎临床类型(一)急性肾炎综合征(二)急进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四)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五)慢性肾炎综合征(六)隐匿性肾炎综合征(七)肾衰(八)尿毒症20 .急性弥漫性
11、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变特点: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二)病理变化:(1)肉眼:肿大充血,被膜紧张,表面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大红肾或蚤咬肾(2)光镜下: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浸润,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3)免疫荧光检查: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粗颗粒状沉积(4)电镜下: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2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基底膜;肾小球基膜缺损和断裂22 .膜性肾小球病病变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侧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23
1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病变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只有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正常,电镜下观察到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时才可确诊为该病。24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25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26 .慢性肾小球肾炎: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病变特点: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相关肾小管萎缩消失,少数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形成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27 .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内皮或系膜细胞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堵塞(毛细血管内增
13、生性GN,膜增生性GN); 大量新月体形成(新月体性GN);大量肾单位荒废(硬化性GN)(二)多尿、夜尿、等比重尿:大量肾单位荒废(硬化性GN)(二)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各型GN)电荷屏障破坏(轻微肾小球病变)(四)血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除轻微病变性和膜性外的肾小球肾炎)(五)水肿“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水钠潴留RAAS系统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增加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胶渗压降低等(六)高血压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导致容量依赖性高血压肾素分泌,引起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28 .肾盂肾炎传播两种途径(一)血源性(下行性)感染:
14、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常累及双侧肾,多为金葡菌(二)上行性感染:下尿路感染上行所致,可单侧也可双侧,多为大肠杆菌29 .结核病:由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病(-)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二)传播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重要),消化道,皮肤伤口(三)转化规律(1)转向愈合: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经淋巴道吸收而使病灶缩小或消失纤维化、钙化:坏死和增生性病变的愈合方式(包裹、钙化可有少量细菌存活)(2)转向恶化: 浸润进展:周围渗出、坏死,病灶扩大 溶解播散:途径一一支气管、淋巴道、血道(四)基本病理变化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病
15、变机体状态结核杆菌病理特征免疫力变态反应菌量毒力渗出为主低较强多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增生为主较强较弱少较低结核结节坏死为主低强多强干酪样坏死30 .肺结核(-)原发性(1)原发综合征: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2)结局:95%患儿随细胞免疫增强,病灶吸收、愈合但最初几周可有少量细菌经血道播散至肺和全身各器官而潜伏下来,成为继发性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的主要根源少数抵抗力低下的患儿,病灶扩大、恶化,大量细菌经血道、淋巴道及支气管(少)造成播散性病变(二)继发性:好发于肺尖(1)病变特点:机体对结核杆菌已产生一定免疫力 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支气管播散为主,趋于肺内演变,较少发生淋巴道、血道播散(2)分类: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31 .肺外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