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单元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单元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单元酸和碱化学单元作业设计青阳三中张小敏青阳中学杭乐生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酸和碱单元组织方式而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10.1常见的酸和碱2常见的酸10.1常见的酸和碱3常见的碱10.1常见的酸和碱4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5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1 .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3 .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4 .知道
2、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5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主要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一一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教学重点是: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中和反应概念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难点是:从微观角度理解酸和碱在水溶液中
3、的离解;对中和反应概念的认识;对溶液的酸碱度的理解。(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己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 .认识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 .认识酸和
4、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4 .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5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总结构建出酸碱性质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 .通过有关案例的讨论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再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给学生讲清溶液的酸碱性与酸溶液、碱溶液的关系。作业1: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
5、、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1参考答案:A3 .时间要求:1分钟。4 .评价设计错选B,对石蕊遇碱如何变色认识不清;错选C,对酚儆遇碱如何变色认识不清;错选D,对酚醐遇酸如何变色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定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测评学生对紫色石蕊、酚献这些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溶液、碱溶液所呈现的颜色变化掌握的情况。作业2: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水中在碱性溶液中牵牛花红色紫色蓝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胡萝卜橙
6、色橙色橙色玫瑰浅红色浅红色绿色(1)上述植物、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某种碱性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色。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性(选填“酸”或“碱”或“中”)。(3)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填植物的名称)。1.参考答案:(1)牵牛花、玫瑰;万寿菊、胡萝卜。(2)绿;酸(3)牵牛花.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此题是有关指示剂知识的考查,结合课本中有关指示剂的知识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探讨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性考查题。4.
7、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指示剂和酸、碱等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对比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认识浓硫酸的脱水性、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掌握浓硫酸稀释操作方法。利用实验探究并归纳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从金属与酸(盐酸和稀硫酸)、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充分讨论出反应后的生成物各有什么共同之处,为引出盐的概念打下伏笔。作业1: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和一小烧杯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A.溶液的质量减少B.溶液的浓度减小C.溶质的质量减少D.溶剂的质量增加1参考答案:B2 .时间要求:1-2分钟。3 .评价设计
8、错选A,不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错选C,不清楚浓硫酸没有挥发性;错选D,则不清楚浓盐酸无吸水性。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是对浓盐酸浓硫酸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它们性质的了解,知道其挥发性与吸水性的特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作业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不可能含有O1参考答案:(1)Cu(2)Fe(3)FeSO1(3)CuSO4H2SO42 .时间要求:3-4分钟。3 .评价设计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而向反
9、应后所得的溶液即滤液中放入一铁片示看到有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稀硫酸和硫酸铜,则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混合物中的铁粉完全反应;铁粉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亚铁和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而硫酸铜与混合物中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掌握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同时,又考察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课时目标:掌握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酸、碱的水溶液导电性实验分析出导电的原因,再比较盐酸、硫酸化学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从而认识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引导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于
10、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的观念。作业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熟石灰、消石灰、CaOB.铁锈、氢氧化铁、Fe(OH)3C.生石灰、消石灰、Ca(OH)2D.烧碱、火碱、NaOH1 .参考答案:D2 .时间要求:1分钟。3 .评价设计错选A、C没有认识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对应的化学式,错选B没有认识铁锈的化学式。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以及氧化钙的化学式、名称和俗名,要求学生熟记。紫色石强辱,浣溶液作业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实验:A(1)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
11、液中(见装置),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的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锥形瓶,并轻轻振荡,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参考答案:(1)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CO2+H2O=H2CO3(2)溶液变浑浊、气球胀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Ca(0H)2+C02=CaC031+H2O2.时间要求:3-5分钟。3 .评价设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
12、蕊试液变红,试管内压强减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第四课时课时目标:本节课的重点落在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受所学知识的限制,建议从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讨论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失时机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所学知识
13、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1: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 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C. 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缺试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1参考答案:C2 .时间要求:1-2分钟。3 .评价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
14、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加入盐酸体积V/m12468101214161820测得溶液温度t/V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作业2: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1)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加入盐酸的量在2IOm1之间时:;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1之间时:O(2)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1.参考答案(1)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完全反应
15、后不再放热,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溶液温度降低。(2)不合理,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 .时间要求:3-5分钟3 .评价设计:根据表格温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来进行分析,加入盐酸的量在2T0m1之间时:考虑中和反应放出热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中和放热;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从材料中抽取信息,准确做出判断,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五课时课时目标:本节课的重点落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上,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入新课,探究讨论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后简述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时要让学生刚上课时就放进不同PH溶液中,以便于能在课堂上观察到现象。作业1常温下,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其中显碱性的是()拧健汁废歹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