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的教育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教学、教研规定1、学校要健全教研机构。按学科分别成立语、数、英等教研 组。2、各教研组要拟订出各学科的教研计划,按每学期或每学年确 定一个教研专题,培养学科带头人。3、教研必须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学习教学 大纲为基础,以备课、说课、评课、研课为重点。以开展教学观摩 为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每位教师应按时参加教研,做好笔记,积极发言,达到有听 有得的效果。5、做好教学资料的收集、积累、建档工作。精心教前的设计, 留心教后的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完成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 论文。为贯彻执行教研室的工作精神,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扎实 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
2、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有 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二、课前准备(一)编写学期教学计划1、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了解课程的 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以课程标准为确定教 学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拟订计划。每学期开学前必须依据课标(或大纲)和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拟好教学计划。注意计划完整性、规范性、科学 性,计划须在教研组交流,经学校教导处审查后方可实施。(二)备课1、提前备课。教师须提前一周或一课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 不能教后再备,要整组(整单元)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 出发,统筹每教时的教学重点。2、开发利用课
3、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 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 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3、教法、学法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相机进 行“激趣导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4、编写教案。认真钻研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把握教材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渲动 方案。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现成教案。一是要先“钻”后 “参”;二
4、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联系实际,分析研究, 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三是对自己过去同课教案,应做到“教 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做到内容全,课课有教案。每课教案要反映预期的教学目标 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教案 要有教师的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教学后记。三、上课1、基本原则:启发诱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乐学教育”思想,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2、课前准备。提前做好上课物
5、质准备:小黑板、挂图、实验用品、体育器材、电教用具等。3、课堂教学(其基本要求详见“课堂教学评价表”)4、习惯培养:按学校“预备铃、上课铃、下课铃”的规范要求 训练学生,重视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准时上课、不拖课,中途不 得离开教室。5、依法施教:严格执行“三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 调课,请假代课,须经教导处批准,办理有关手续,并存档。根据 中小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试行),在中心小学对各校 的定期、不定期的常规检查中,凡发现教师中有违规问题,将参照 县处理办法严格执行。四、作业1、规范要求:要根据年段特色设置作业种类。作业形式要讲求 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作业
6、要精心设计、重 点突出、增强实效、要求明确。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方 法,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2、控制总量。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 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家庭作业必须按规定控制作业量。学校领导应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 给家长布置作业。3、“弹性”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布置弹性作业,提出不同 要求:对中下生要求完成基础题,让他们“吃得了” ;优等生可布 置适当的提高题,使他们“吃得好”,可设计选做题,让每一个学 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自主选做。4、批改反馈。必须及时
7、批改作业并签置日期,不积压、不缺 批,备有作业登记本,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改进教学,教师批 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有机结合,作业批改符号应当 统一,评判要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5、评优奖励。每学期至少两次(期中、期末)在教学班或年段 组织作业展评,评出优秀作业,分别由班级、学校予以表彰。五、辅导1、导优辅困:每学期初制定导优辅困计划。对学有余力或 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 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 出。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情况要心中有数,认真 给予辅导,有计划地补缺、补漏,促其进步。2、课堂指导:课
8、堂问答、演练、巡视,要注意关照学习比较困 难的学生,掌握信息,及时辅导,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3、家校联系: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学困 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 促,使之提高。4、效果记载。“导优辅困”的具体目标,相应措施应写入教学 计划,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应有“导优辅困”的成果说明,提倡平 时随笔记载辅助“学困生”的点滴事例。六、教学评价(一)学生发展评价1、评价学生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 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 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
9、等方面进行检测 和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 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 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过程监控,质量把关。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 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语文、数学除期末考试外,平时教研组可安排3-4次阶段性测查,反馈教与学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期 或学年教导处可进行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其他学科则进行考查,考查一般分日常性、阶段性、总结三种,以 日常为主,重在平时的考查、了解,力求小型,分散、随堂;重在 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自然、美术、劳动等科目还要注重 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0、3、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 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 长过程等资料。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 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采用 等级加鼓励性评语。(二)教师发展评价1、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 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 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2、评价实施办法。七、教学研究工作1、健全教研机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应根据中心校教
11、研重点,因校制宜,认真制订学期片、校教研活动计划,扎实开 展校教研活动。2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一主题, 以县课改基础校为龙头,指导确立实验课题,安排实验计划,参与 实验活动,监督实验过程,考核实验结果,在相互交流展示等实践 的过程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3、以“新课程研讨日”活动为载体,为我校开展教研新课程实 验研讨提供专业支持;做好课程改革实验过程的跟踪、调研和指导 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实验的经验与成果。4、以骨干教师、课改学科指导组为主体,充分发挥教研的资源 中心、服务中心、专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开发利用教研资源,纵横 交流,实现资源共享。5、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
12、深入实施。以“个人反思、 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将以专题讲座、案例交流、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研 沙龙、合作论坛等方式,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 伴互助、教研制度的专业引领,努力使实验教研工作从“输血功 能”至IJ “造血功能”的转变。八、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落实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 见要求,各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教学常规的规范化管 理,完善各种制度,将加大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视导的力度,定期 不定期地对各教研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2、实施质量监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 工作,提高教师平时教学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教 材的学习与使用,以及毕业班教学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期中的质 量抽测和1-6年级的学期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要注意 加强毕业班的质量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