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识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当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汆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日:“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
2、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日:“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J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为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
3、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照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冷,则戒获不疑莺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功:迂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埃墨:烟灰。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必:判断。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
4、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B.全,保全,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用法相同。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
5、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译文:(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译文:14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答案】10. BDF11. A12. B13. (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2)用官
6、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脸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
7、构,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BDF处断开。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意义不同,“给予/结交、亲附句意: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助秦国却不助五国。B.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保全/使活下来”。句意: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C.正确。“形体容貌/描述”。句意: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喜悦的心情难以描述。D.正确。均为“通途,路途”。句意:看马究竟能跑多远。/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错误。由原文“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
8、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可知,孔子并不是直接询问颜回,而是借用自己的梦境。故选B0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弊”,破旧的;“耕于鲁”,介词结构后置句,在鲁国耕种;“致”,送给;“固”,坚决。(2) “试之官职”,省略句,“试之(以)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课”,考核;“不疑于愚智”,介词结构后置句,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
9、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藏获不疑莺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腐人不疑于愚智”可知,可知,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脸证。由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可知,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参考译文】材料一: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鲁国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曾子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有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
10、?”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
11、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
12、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J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鹄雁,在陆上劈杀驹马,那么,就是臧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藏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脸,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