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管仲相桓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管仲相桓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管仲相桓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若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节选自论语,有改动)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习、易牙、开方用,检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
2、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举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日竖习、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奔而后知欲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卵。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检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伸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检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椀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纯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套?木誉牙冠;五伯莫盛于检、文,文公之才,不过检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
3、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候不敢扳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得为诸候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削而尚有老成人焉。吾观史蛹,以不能进谨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10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为H元仲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
4、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B.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C.“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B.苏淘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
5、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D.苏淘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4分)译文:(2)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4分)译文:14 .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淘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3分)【答案解析】10 .CFG11 .B(“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是讲求的意思)12. A(“没有缺点”不正确,管仲有不节俭的缺点)13. (1)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非,不是;状语后置;所由起,缘由起因,每处1分,句
6、意1分)(2)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固:本来;判断句;顾:但是,只是;每处1分,句意1分)14. 相同点: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不同点: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靠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匡正天下,人民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
7、襟向左边开了(被异族统治)。难道像普通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有人说,管仲俭约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业,对于公事却不管,怎么谈得上俭约呢?材料二: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
8、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么齐桓公是什么人呢?但是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很多年了,也该了解他的为人吧?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
9、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而晋文公之子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待人宽容仁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我阅览历史,因为不能使卫灵公任用贤臣蓬伯玉和斥退宠臣弥子瑕,为此死后进行了尸谏;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