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 言3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4(一)发展基础4(二)面临形势7二、总体思路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1三、发展重点14(一)主导产业14(二)新兴产业15(三)先导产业27四、主要任务29(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凝聚产业链新动能30(二)聚集科创中心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1(三)突出智能制造引领,深化产业数字转型33(四)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规模34(五)培育优质企业梯队,夯实昆山制造实力35(六)坚决落实能耗双控,筑牢绿色安全底线37(七)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提高开放合作水平38五、保障措施40(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40
2、(二)强化政策精准支持40(三)加大人才引培力度41(四)保障产业用地供给41(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42“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昆山贯彻落 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深入践行“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重要阶段,是昆山打造国家一 流产业科创中心的战略机遇期,是昆山构建高水平创新集群、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 求及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昆山发展实际,编 制
3、昆山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为推动昆山加快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主要阐明昆山制造业发展思 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弘扬“昆山之路”精神, 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科学统筹稳增长、 调结构、扩投资、优服务,推动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向新台阶, 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o1、规模实力稳居前列“十三五”末,昆山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工 业总产值万亿级的县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
4、增加值 都位居苏州各市区首位。“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 为0.9%、8.7%. 4.8%. 2.9%. 7.0%, 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到9000.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8.1%. 6.1%. 3.8%. 7.8%, 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53亿元。已形成电 子信息和装备制造2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拥有昆山开发区光电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昆 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知名产业园区。2、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480.9亿元,比叶二五”末 提高20.6%;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
5、8万元/人,比 “十二五”末提高35.8%。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2020年战略性 新兴产业产值4972.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2%,同比 提升3.3个百分点;重点培育的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 药、智能制造四大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849.3亿元。骨干企业 支撑有力,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2家,比“十二五”末新增3家; 累计上市企业40家,比“十二五”末新增2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38家,比“十二五”末新增31家。好孩子集团获 得2020年中国工业大奖,震雄铜业入围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 500强,立讯电子、联滔电子等8家企业入围2020苏州民营企业 100 强。3
6、、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014 家,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是“十二五”末的2.1倍;省级以上企 业技术中心143家,是“十二五”末的2.9倍。全力推进“一城一园 一港”创新载体建设,新入驻人才科创项目704个。累计培育国 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19家,省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 心23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2.2 (人口 166.92万)件,比“十 二五”末增长130%。积极推进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 累计实施攻关项目330项;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 关键部件48项;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9个奖项,占苏州 全市总数28%。4、融合
7、发展成效显著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建成运行,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类)。工业互联网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建成6家省级 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3家省 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000多家企业上云,其中省星级 上云企业209家。智能制造示范成效显著,累计培育3家省级智 能工厂、83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 构。5、绿色发展取得成效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昆山连续两年蝉联苏州 亩产论英雄百强榜上榜企业数第一,参评企业亩均销售收入年 均增幅达7.3%。绿色制造稳步推进,“十三五”末,
8、累计7家企业 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其中绿色工厂6家、绿色设计产 品1种。累计培育8家江苏省绿色工厂、47家市级循环经济示范 企业。年度综合能耗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 实现负增长;规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在2017年达到峰值0.0433 吨标准煤/万元后,逐年下降,保持低位运行。加快淘汰落后产 能,“十三五”期间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8496家,关停淘汰落 后化工企业120家,去产能关停企业(淘汰产线)955家,顺利 完成目标任务。6、开放合作持续深化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出台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 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 2020年),落实223项对接上海事 项,不
9、断深化虹桥一昆山一相城产业合作、“嘉昆太”协同创新、“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等跨 区域合作机制。昆台产业合作成效明显,昆山试验区累计召开9 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国务院批复同意将试验区范围扩大至昆山 全市,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 审议通过,昆山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获 批成立。开放型经济量稳质优,昆山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 新示范区,“十三五”末对外进出口总额868.4亿美元,其中出口 573.8亿美元,比“十二五”末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 元。昆山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埃塞俄比亚开展园区管理 经验输出合作
10、。“十三五”以来,昆山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发展水平稳 居县域经济前列,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产 业结构仍需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 增速较慢,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全显现。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 体量不匹配,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不高,链接创新资源能 级不强,高端创新载体建设有待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水平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 基础能力不强,“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中高端产品供给不 足。百亿级企业和独角兽创新型企业不多,有影响力的本土终 端或整机品牌较少,规上工业核心增加值率不高。(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昆山处于高质量发
11、展、新旧动能实现根本转 换的战略窗口期,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都发生新 的变化。1、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昆山制造业转型 升级提供新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生命科学领 域孕育新的变革,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 服务化、绿色化转型,能源技术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昆山需 要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 新链,加快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昆山制造业市场新空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为制 造
12、业发展带来超大市场空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的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如期完成,将进一步促进国 际区域合作。昆山需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打造昆山制造 品牌,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予昆山制造业发展新使命。长江经 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为昆山制造业 发展带来新机遇。昆山将积极响应沪苏融合发展号召,当好沪 苏融合发展行动先锋,深入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 建设,全方位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新时代“昆山之 路”越走越宽广。2、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为昆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 挑战。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
13、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明显增加。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出 台“再工业化”政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限制升级; 新兴经济体利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承接中低端制造转移。 昆山外向型经济依存度较高,易受国际环境波动影响,需要加 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 全,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资源能耗约束趋紧,对昆山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 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昆山 能耗考核基数偏小,节能降耗空间缩小,低碳发展仍需加力。 昆山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较
14、低,盘活成本较 高,制造业用地供给紧张。随着环太湖流域环保标准进一步提 高,项目落地门槛也相应提升。昆山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深化资源集约利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有效突破资源能 耗约束,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区域间产业资源的激烈竞争,给昆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 新压力。周边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存 在一定趋同性,在高端人才、重大项目、创新载体、产业资本 等方面竞争激烈,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上政策更积极。同时周 边大城市对高端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 这对昆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同质竞争和虹吸效应双重竞争压 力。昆山需要对标先进,实施更为开放、更为有效的
15、科创、人 才和招商政策,集聚高端资源,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 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 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紧扣“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瞄准高水平构建产业 创新集群这一主攻方向,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 业,重点布局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 数字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人 形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一批先导产业,加快构筑“2+6+X”现
16、代产 业体系格局,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备的现代 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创新集群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 支柱,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聚集地, 全力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厚植临沪、对台合 作新优势,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转型,为昆山建设“强富美 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提供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 业化步伐,提高自主可控水平,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构建更加完善 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