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阶段作业.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阶段作业1、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有哪些?答:1)检查记录或文件、有形资产;2)观察,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3)询问,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4)函证,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5)重新计算,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6)重新执行,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2、衡量审计证据强弱有哪些?答:审计证据强弱由高到低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3、如何理解审计的重要
2、性?答: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人员对重要性进行评估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而审计人员未能发现的可能性。为了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应对措施,确保重要问题能够被发现。二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审计组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向审计重点领域倾斜,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4、怎样理解审计的重要
3、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答: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这,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一般地,4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在理解两者之间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身变动关系。5、简述内部控制的评价原则。答: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原则主要包括:(1)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
4、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企业应当根据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6、简述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答: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即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即确认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以及为进行符合性测试确定一个前提3)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评价控制风险,确定在内部控制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