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296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教学设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整教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教学目标设计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课标解读: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通常即指对流层。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础。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

2、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第六,能够灵活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与大气相关的现象。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本课以问题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来具体分析教学的需求和实施教学。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案例区域(青藏高原)特征,进而形成区域认知素养,即在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基础上,

3、会分析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地带、不同地形区分布不均的原因,理解大气削弱作用的意义。综合思维:明确要素是动态变化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即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完整的大气受热过程;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在大气角度的成因分析,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人地协调观:对全球变暖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低碳,节能减排意识。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应地理现象,了解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对温室大棚、地膜覆盖、制造烟雾防霜冻的原理分析和对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

4、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分析。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调查、访谈等了解当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并能设计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会读大气受热过程的示意图;2 .会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3 .会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初步解释“温室效应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探究大气受热过程的兴趣2 .帮助学生建构大气受热过程的能量转换模型三、学情分析1、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2、本部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3、知识储备:通过前面的学

5、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4、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首先要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大气受热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使学生能够构建比较清晰的大气受热过程的模型,知道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环节;第三,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获得成就感。五、教学方法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

6、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我们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教学设计理念及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图示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4、讲解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0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前自学阶教学问题设计:什么是辐射有关辐射的重要规律是什么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波长长短有什么不同为引导学生弄懂辐射的概念,三大辐射的含义,波长差别以及原因。引导学生理解

7、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具体1.问题链使学生课前自学有了具体任务和达成标准,同时对本节知识整体框架有初步认识。什么大气中哪些成分对太阳短波辐射起作用起怎样的作用这与地球表面白天温度不太高有关系吗大气中哪些成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大气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去哪了对地面有什么意义这与地球表面夜间温度不太低有关系吗一他血图1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在示意图中用箭头表示太阳辐射能进入大气后的转换和传递过程,并概括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还是地面为什么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会怎样变化地面性质不同(如海陆等)、冷热不均等对大气有影响吗影响,理解不能全部到达地面的原因;引起学生对地球表面

8、白天温度不太高原因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有较强的吸收作用,截留地面散失热量;大气逆辐射将热量归还给地面,一截一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引起学生对地球表面夜间温度不太低原因的思考。让学生理清三大辐射间的关系;归纳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会用简单图表表达复杂的地理过程。让学生尝试找出大气直接的、要的热源是地面这一基本原理,拓展学生思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铺垫。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图文信息以及绘制图表的能力。3 .问题设计分步搭梯、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思维,形成综合分析思维能力。4 .初步形成了关于地气系统大尺度区域特征认知。5.逐步认识大气的受热

9、过程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2、课堂研讨应用阶段课堂问题导入:“玉兔号”登月后面临的是高真空、强辐射、昼夜温差极大的环境,而地球表面白天温度不太高,夜间温度不太低,昼夜温差小,适宜人类生存,这是为什么其基本原理是怎样的课堂研讨应用:通过创设情境,激趣设疑,不仅起到导课功能,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探究过程。该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课前和课中问题链贯穿,前后呼应,一气呵成O1.从图中藏民面部肤色可以推测出青藏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点2 ,图中藏民服饰能反映青藏地区的气温有何特点3 ,形成该地区气温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本张幻灯片图文材料中找到哪些依据青藏地区景观联系身边的现象思考:册么娥天

10、微配为仆久口大匕/的门人交I匕M低?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让学生学会从青藏地区居民肤色、服饰等外貌特征推测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青藏地区气温特点的成因。2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与探究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2,学会了综合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等的方法,落实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3.体会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对当地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从而形成人地协调观。4.由学生身边已知区

11、域到未知区域,由近及远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观。驻藏官兵建造的蔬菜大棚区域认知,利用当地独特的大棚生产活动设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理解当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的基本原理。青藏地区某种装置景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念,通过太阳能发电站景观图设问,理解青藏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特点及原理;并引申出对全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农业分布的复杂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4 ,下列有关温室大棚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棚内的太阳辐射B,使棚内大气辐射易透出C.减弱棚内大气逆辐射D.使棚内地面辐射难透出5 .驻藏官兵直接在棚内地

12、面种植,但种植失败;后来种植在架起的土台上,获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6 .下图中设施是干什么用的这说明青藏地区什么资源丰富读我国太阳能辐射总量分布图说明这种资源在我国分布特点及原因。4”,入川3给量的分分7.根据青藏地区地形图,分析其农业分布会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月球地球白天.温度可高达+ 127X:;夜晚,温度可降到183.8.运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的原因。对比月球昼夜温差大最后验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对本节课导入时引出问题做一个总结。让学生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归纳、思考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3、课后探究活1 .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思考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2 .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雾的办旨在将课堂知识与真实的环境问题联系,学以致用,在对“不一般”的地理问题认识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1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原理思考身边地理现象的习惯。2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地调动设计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3 .收集资料,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4 .调查校园周边工厂和居民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分析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