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亮程散文作品的写作姿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刘亮程散文作品的写作姿态.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刘急散文作品的写作姿态内容摘要:面对围绕着刘亮程的争鸣,本文从刘亮程的写作姿态和散文世界两方面入手,既分析了刘亮程真诚的写作姿态和乡村自然哲学的写作立场.又对他的散文世界进行了剖析,肯定了刘亮程的哲学思考,也从社会发展和群体关怀的角度对其提出了批判和展望。关键词:刘亮程写作姿态散文世界自1998年刘亮程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起,作为一个曾经地地道道的农民,刘亮程几乎创造了一个文抵奇迹。2000年初,天涯、北京文学、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刘亮程的散文给予高度评价。2001年初,他和他的作品引起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并被一些评论家誉为中国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Z2001年4月,刘亮程被授予
2、第二届冯牧文奖文学新人奖。2001年底,社会上掀起了“刘亮程热,与此同时散文界也出现了“刘亮程现象”的争呜热潮,围绕的关键词为诗意的乡村”、“乡村哲学家”和“乡村神话1等等。在散文界对刘亮程现象及其散文的争呜与反思中,有两种观点极端分化,一方认为刘亮程的散文是封闭与反现代性的,是乡村哲学的“神话,对其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另一方认为他是中国文学传统诗意的“麦田守望者,他的散文具有真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并讨其给予极高的赞誉。这两种观点主要见于乡村哲学的神话一M刘亮程现象”的反响与争呜1书中。因此,在评述当代散文作家作品时,刘亮程或许是一个颇有价值也绕不过去的存在。如何对刘亮程散文进行全面、客观的研
3、究和评述也就成为一件复杂和重要的事情。一 .刘亮程的写作姿态1 .真诚与虚伪刘亮程书写的全部内容是关于1个村庄,这个村庄有一个真实确定的名字黄沙梁。这是他的家乡,他称之为母亲的地方。在长达半生的时间里,刘亮程在文学上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描摹与怀念这个地方。同时这长达半生的时间,也是刘亮程一路迂移的过程。黄沙梁荒凉闭塞,刘亮程靠着自己,靠着一支笔,把家一步步从僻远的黄沙梁迁到了靠近县城的元兴宫村,又从县郊的元兴宫村迁到了沙湾县城,井最终迁到了首府乌鲁木齐。这是一个农人向上迁徙的辉煌历程。文学与现实好似在此发生了赤裸裸的悸高,一路迁移,一路怀念。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怀念为何要不断地迁移?既然已经迁
4、移为何又还要怀念?我以为这看似悖离的现象,其实包裹了刘亮程作为农人和文人的双重纠葛和忧伤。刘亮程曾是一个地她道道的农民,在童年与青年时期,他长久地生活于黄沙粱.一个沙漠边缘荒凉闭塞的地方。随着世事变迁,这样的村庄注定是养不住人的,尤其是有抱负的聪明人。在一个人的村庄家园荒芜那一辑中已经隐约暗示了村人迂徒,村庄破败的事实。刘亮程一家不过是较早迁移的那一批。时于一个农民而言,刘亮程的迁移史,无疑是向上和辉煌的历程。远离偏远、落后、贫穷,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愿望。换做其他人,这样的成功甚至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然而不幸,刘亮程还是一个文人。文人的敏感与聪慧,使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向上迁移
5、的另1面家园失落的伤痛。不断地变换与迁移,使刘亮程成了一个没根的人。一个外乡人,要在一个新地方熟识与生根,是多么的艰难,它不只需要时间,还需要耐心,或许更要忍受心灵的巨大孤寂。刘亮程的书写,就是心灵还乡的过程。而心灵还乡的无实体性,注定依靠的只能是记忆、经脸、感梧和冥想。刘亮程曾说过:我在这个村庄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用这样漫长的时间让一个许多人和牲畜居住的村庄慢慢地进入我的内心,成为我1个人的村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村庄。11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也就不再是那个真实的荒凉闭塞的小山村。虽然村庄里有名有姓的人不少,祎三、冯四、张五、冯三、韩老大、吗富贵有灵性的事物也不少,大榆树、牛、马、羊、风、草、树
6、、野地可是真正的人,面目清楚、有思有为的人却只有一个.那个背着铁轴在村里闲逛的刘二(刘亮程)。黄沙梁是他一个人的村庄,是他永恒的心灵家园。在文学上,在心灵中,这样对于故乡的皈依和怀念无疑是真诚的。2 .自足与现代曾有论者质疑,刘亮程的写作消解了乡村的贫瘠和苦难,而展示给我们一个澄澈、朴拙、悠远的地方,这不是那个真实的荒凉偏僻的黄沙梁。真正的农人,恐怕亦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有多少诗意,与之相伴的大多是辛劳、贫穷。在过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现代,或许还要加上越来越下降的社会地位和对城市生活的欣羡和向往。诗意乡村,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过去,它与庙堂功名相对:在现代,它与都市文明相对
7、。“诗意”,本身即是一种态度,它是文人对乡村冠以的称呼。刘亮程对黄沙梁的心灵返乡,本质上即基于对外界都市文明的对比。乡村无数次被人代言,却又无数次处于失语的境地。它不知道有无数人在对它唱诵赞歌,也不知道无数人在对它表示向往。农人生活于自己的方寸之间,像一科静默而麻木的存在。但在静默之外,若有机会获得利益,他们也会毫不吝惜自己的狡黠。从这一点看,刘亮程确实离乡村很远。但是,这种质疑是站在现代理性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现代观念下对于乡村的反思和观照。而刘亮程使用的恰恰不是现代理性思维。刘亮程的哲思.语言和经脸,全部都是黄沙梁的,全部都是村庄式的。即使在外兜兜转转一圉,他奉行的依然是村庄式的自然哲学,就
8、像老百姓说的“命,或者说“存在即合理就是说1件事物即使不合理,在命定的自然轨迹下,到最后也会慢慢发现它的合理之处。从积极的角度说,它让人更安心地面对命运、顺应生活;从消极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静态的向下的哲学,没有任何前进的可能,甚至有消解苦难的危险。例如狗全挣死了2一文中,因为村里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搬走了,轮到一帮来小子轮换当村长。当过村长的人全富了,村里也被胡整的不像样了。刘亮程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却是:这个村庄真是幸运,幸亏聪明人全走了。若让一个聪明人当上村长,村庄可能早变样了。他会把难看的破墙烂房子推倒,把像把钩镶形状的黄沙梁村规划成长方形成正方形如果这样,这个村庄才真正地完蛋了。”3刘亮程并没
9、有站在现代理性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给予批判,或者对遭殃的村庄表示悲悯,而是始终站在自然的余定的角度上思考。例如面对一件本来不好的事情,拿一件假想的更不好的事情耒类比,也就从中看出好和幸运来了。这就是典型的乡村自然哲学。当代散文界对刘亮程现象的讨论,聚焦点之一即是对他散文中的封闭与反现代性的批判,显然,这是因现代理性思维和乡村自然哲学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而造成的冲突。二 .刘亮程的散文世界刘亮程说: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于他而言,村庄是一个完满和自足性的存在。近百年来中国的思想动荡、现代理性意识,并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印记。可以说,刘亮程全部的成功和缺陷,都与村庄紧密联系。因此,村驻也就
10、成为刘亮程及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需要注明的是,这里的村庄并不是狭义的农民生活的地方,而更代表了一种认识自我和面对世界的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相沟通。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主要谈论刘亮程以村庄为主体的散文世界,并试图对他的价值和不足给出自己的评判。1 .乡村自然哲学的圆满与局限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是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存在。在这里是没有时间的,确切的说是没有年代,它好像从遥远的亘古就已经存在,是一个巨大的好态。它与中国的社会,世事变迂亳无关系,就像悬浮于天空之上,孤立于黄沙之上。时间的流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刘亮程的第下梆被抹平了。而当一个世界没有了时间的衡量,抹去了差异与变动的可能性,那么
11、一切事物的意义也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在黄沙梁,梢细心点便会看到这样两种情形:过日子的人忙忙碌碌度过一日天黑了。情嫩的人悠悠闲闲,日子经过他们一夭黑了。夭从不为哪个人单独黑一次,亮一次。冯四的一天过去后,村里人的一天也过去了。谁知道谁过得更实在些呢。4(注:冯四是村里最穷的人,家徒四壁,光棍一生。)生命的现实奋斗意义被消解了,或者说与长久的重复的日子、与最终相同的死亡结局相比,它们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刘亮程转而把关注力投向了人的心灵,他说:长在人一生中的荒草,不是手中这把倒头能够除掉的。在心中养育了多年的那些东西.和遍野的荒草一样,它枯黄的时候,是不大在乎谁多长了几片叶少结了几颗果的。5刘
12、亮程站在生命的终极看待人生和世界,通过对外在差异与荣辱浮沉的抹平,他凸显了心灵的意义并抚慰了一颗颗焦渴的灵瑰。这是一种植根于古老农耕文明的哲学,它的前提是社会时问是重复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微小的。物质文明的穷困或富有并不会太过影响到各自的生活。但是今天,当现代文明飞速发展,时间变成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限增大,我们又要如何无视甚至抹平这些现实差异而去专注于心灵?显然,刘亮程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种办法。这样的哲学不是让人消酰的,而是让人沉醉的。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佛态的和向下的生活哲学,通过抹平大与小、好与赖、勤劳与懒散、成功与失败等种种概念,消解向上和奋斗的意义,而代之以心灵的关注。或许它
13、会让人一时忘记现实中的纷给扰扰,然而无所依傍的心灵修炼,注定是一场幻想的乌托邦,剩下的只能是无尽的冥想与面对现实的虚空迷惘。在这一点上,村庄成就了刘亮程,也限制了刘亮程。他的哲学,接续了传统的老庄思想和自然的天道恒常,本质上说有着极为超越的人文关怀,然而村庄经验限制住了他。在当代,村庄经验面对世界的有效性是颇可怀疑的,但刘亮程对自己的知识和村庄,却深负自信与迷恋,并试图由此上窥无道。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郎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6这可以看作是宣誓的豪言,也可以看作是井
14、底之蛙般的自大。所以虽然他的哲学站在超越的角度,有着生命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但根植于村庄的生存背景和阐发基点,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都决定了它只能成为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却无法提供更切实的理性思考和指导意义。2 .乡村的孤独与忧患刘亮程的写作是经脸叙事,他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白描画,这个村庄当然是诗意的,但浸透的却不是人间幸福的温暧,而是笼罩着村庄的一个人的巨大孤独。在这个村庄里,处欠游荡的只有一个我一这是一个扛一把铁锹,在村外野地上闲逛的人。在我改变的事物一文中,他说:我得给自己找点闲事,找个理由活下去。”于是他“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
15、挖一个大坑。他会拉直一棵长的歪的树,会把麻筏从一棵树上赶到另一棵树上。他说:“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这些闲事的意义,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这是一个孤独的人,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乡村贫瘠又辛劳的务农生活,不是他的志愿所在,他被村里的人说成是1闲锤子,虽然身在乡村,但刘亮程从不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他的心事与农民的心事不同,他的行为与农民的劳作不同。在心底里,他认为村人们日日的忙碌与劳作是无意义的,甚至说,他反对一切为了具体事务和功利的劳作。在他看来,那些常规的事一娶妻生子翻地种麦,早就结束了。他说:我在村人中生活了几十年,什么事都经过了,再待下去,也不会有啥新鲜事,剩下的几十年,我想
16、在花草中度过,在虫鸟水土中度过。7刘亮程选择远离人群,取而代之的是,他和驴说话,和蚂蚁说话,和风说话。在城市,他反对现代人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在乡村,他蔑视一切日常的重曳前人的事物与劳作。他选择成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在自我的独行中,孤独着,也发现着自我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对千乡村,刘亮程都是一个特立独行者。他和现实人群离得很远,而和自然哲学靠得很近。他有着建立一套自己生活逻辑的信念。我想,我们在关注刘亮程时在关注什么?是关注真实乡村生活图景吗?不是,刘亮程笔下的乡村和真实的乡村生活相距很远。是关注刘亮程特别的人生经历吗?不是,描摹心灵之乡在文学领域并非特别之事。可能最特别的就是他对于自己乡村自然哲学的建立吧,这套哲学孤独、渺远,对抗看世俗而又逻辑自治。只是摒弃了人世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