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逻辑.docx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逻辑.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持三个基本逻辑。历史逻辑第一个逻辑是历史逻辑。这就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后,经历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全盘西化”“反全盘西化” “学以致用”“学术是有用的知识”和“为学术而学术”等一系列关乎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性争论和讨论。这些争论和讨论从20世纪前半期开始至今就没有停止过。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治学方式、治学态度与西方文明下的治学方式和治学
2、态度遭遇时,自然会产生中国原有的学术思想、学术方法应该摆在什么样的位置这一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二是中国经济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后饱受外来资本侵蚀、军事力量蹂蹒,遭遇重大冲击,寻求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先进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中国近代历史决定了中国学者必须拿起学术武器,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富强奋斗,也决定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特色和风格。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对待开放后的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界的关系,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如何把作为舶来品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学术界绕不过去、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倾向:完全照搬国外、境外社会科学
3、哲学的评价标准、理论方法,将其直接用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忽略了这些作为舶来品的理论、方法产生的政治环境、历史环境、制度背景,忽略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在学科建设框架和标准上全盘秉承舶来品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结果,形成了不能适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要求的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规则,造成了大量学术资源浪费。当前,只有把这个历史逻辑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基础、历史环境、历史方位,才会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才能真正把握当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方向。现实逻辑第二个是现实逻辑。这个现实逻辑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建设 三个 基本 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