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二)教材说明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良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开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开展情况,并从中发觉规
2、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搜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拟,来发觉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开展情况。统计知识的内容很多,在小学里主要是通过学生比拟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教学搜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教材说明这局部内容包含搜集数据和把数据分类,制成单式统计表两个内容。第1页例1,主要是教学搜集数据的方法。在例1前面,先出现一道复习题。题里给
3、出数据,并说明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搜集整理的数据,让学生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图直观地表示出各种数据的多少。接着,教材提出:有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数出各项数据,而需要逐渐搜集和累积数据。比方例1中说的情况,各种数据的增加变化是随机出现的。一般情况下,10分钟内通过一个路口的机动车,不可能前面全是小汽车,然后接着全是大客车,然后再是其他车辆,而是各种车辆交替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搜集和累积各种数据,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画“正字,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后面加一划。这样搜集起来的数据通常叫做原始数据。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进行比拟,还需
4、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教材在统计表中留出的一些空白栏目,为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整理来填充,进一步认识单式统计表的形式和制表方法,以及各个栏目的作用。例1中的条形统计图也留有一些空白,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填制进一步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同时让学生通过看图,想一想这张图中的每个格代表几,说明有时由于统计的数据数目较大,也可以用一格代表2、5、10,或者更大的数。进一步提高学生看统计图的能力。第3页例2,教学把较多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成统计表。这种数据整理方法多用于单项统计,且数据较多、数值差异较大的情况。如例题中给出了某班女同学的身高记录单,由于数据较多,不简单清楚地看出
5、这个班女同学的身高主要分布在哪个范围,需要按照肯定的顺序把相近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整理的方法是:(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即数据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2)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肯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划分时可以依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确定每组的大小。(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这样整理后的统计表在统计学中叫做频数分布统计表。(这个名称不必向学生讲教材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了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组整理编制统计表的意义,说明从整理后的统计表中,可以比拟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例2后面的“想一想是提示学生在求平均数时,还要依据原始数据
6、进行计算,虽然经过整理后的统计表有便于查看,便于分析、比拟等优点,但是在统计工作始数据的记录单仍旧是很重要的,不能轻易丢掉。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练习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最后,让学生总结把原始数据分组进行整理的方法,进一步明确整理的步骤。教学建议1 .这局部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一中的习题。2 .教学例1前,可以先让学生完成第1页上面的复习题。学生填表以后,教师还可以指着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个停车场里一共有多少辆机动车?一共有多少种?每种机动车各有多少辆?编制统计表时要分成几栏?使学生明确要分成“机动车种类和“辆数两栏。然后再进一步提问:依据所给数据的个数,制作统
7、计表时每栏应画几个格?学生可能答复“4个。这时教师要强调在这个表里还要加上“合计一栏。这样就使学生初步了解编制简单的单式统计表的思考步骤。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条形图的画法,让学生把图补充完整。3 .教学例1时,可以在前面复习题的根底上提出,搜集数据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在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停着不动的,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但是,有时搜集的数据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可能一次搜集到某一项的全部数据,这时就要采纳其它的方法来搜集和累积数据。如在例1中,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就不能先数有多少辆摩托车,再数有多少辆小汽车,可以采纳画“正字的方
8、法搜集数据。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当用画“正字的方法搜集数据时,先要写出需要搜集的数据名称,然后看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名称的后面加一划。因为“正字有5划,数据搜集完了以后统计起来比拟方便。接着可以让学生看第2页上面小华搜集到各种车辆的结果,说一说这个路口在10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各有多少辆。然后说明这是小华搜集的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统计结果,还要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在教学制统计表时,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复习题想一想,这个统计表应该怎样编制,需要分几栏,再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统计表。然后,可以让学生看第2页上的条形统计图,想一想这张图中的一个格代表几辆车,教师说明有时由于数据的数目较大,在画
9、统计图时也可以用一格代表2、5、10,或者更大的数。最后让学生把书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4 .教学例1以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练习一中的第13题。做第1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表头应该分多少栏,每栏有几个格?做第2题时,可以提问学生,在用一枚1角硬币做实验时怎样记录结果,使学生明确,在做实验时,可以边做边用铅笔在表内画“正字记录结果。做完实验后,再整理搜集到的数据,擦去“正字,填上数目。第3题是让学生练习看统计图,并练习自己填写统计表。还可以仿照上面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表内分几栏?每栏分几格?怎样反映总产量?并提示学生注意写清单位名称。5.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第3页上面的身高记录单,并提
10、问:“依据这张记录单,能不能很快地看出这班女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学生可能会表示很难看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怎样把它们分类整理呢?然后说明可以把身高的厘米数按大小分成几组,以便于看清这班女同学的身高情况。教学时可以边讲解边引导学生整理。先从记录单上找出全部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是130厘米,最gao的是154厘米。)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依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再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统计各段始数
11、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画“正字的方法搜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身高(厘米)人数合计241301343135-1394140-1441014514941501543制成这个统计表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答复第3页上的问题。先看看表内反映的这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说出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再依据制成的统计表说出这班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把各段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人)。这样算一下也可以检验整理后的数据对不对。这样整理的统计表中还可以加上合计一栏,使人更加简单看到总人数是多少。然后,还可以说明这个统计表也可以竖过来
12、编制(如上表)。最后,可以让学生归纳一下整理后的统计表有哪些优点。这些分析和思考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具体理解整理数据的意义,明确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和编制统计表的目的。接着,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算。使学生看到计算平均身高时,需要先求出全部女同学身高的总和,因此原始数据还是有用的。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统计工作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丧失。教学例2以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第4页上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做题时,教师仍可以按照例2中的步骤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数据的范围是从多少到多少?怎样分段?分几段?怎样编制统计表的栏目?“做一做做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做一做的题
13、目说一说把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最后可以翻开书让学生读一读第4页下面总结的三条数据分组整理的方法。6.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4题和第5题是配合例2教学的。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思考,再参照题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教材说明这局部内容是在已学过的单式统计表的根底上教学的。教材通过第8页例3,说明有时为了便于分析和比拟,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比拟复杂,不仅统计的工程多,而且相互联系,需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整理。本单元教学的复式统计表只限比拟简单的,稍复杂的放在第十二册教材中教学。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和编制方
14、法,教材从单式统计表引入。如例3中给出了兴农小学4个课外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为了便于比拟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以及4个组的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就需要把这4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统计表。编制复式统计表的关键在于分栏。它与单式统计表不同的是,横向竖向都要分成几栏。比方例3中的复式统计表,横向按性别分栏(包含合计),竖向还要按组别分栏(包含总计)。这样画出的表格需要填写15个统计数据。为此,例3中的“想一想提出“统计表中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教材中画出了复式统计表的表头,留出空格让学生填。由于学生已有了填写单式统计表的根底,填写这个表不会有多大困难,关键是
15、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表中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格,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和竖向的内容。学生看懂了表头,再依据上面4个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满空格就简单了。教材第9页上面的填空,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看懂和分析统计表,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第9页下面的“做一做中,只填写了竖向分栏的情况,横向如何分栏,留给学生自己考虑和填写。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练习二中的练习题也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如第2、3题是先做实际调查再填表的题目。还注意逐渐提高练习的要求,第13题中横栏、竖栏的内容已填出,只需学生填出数据;第5题只填了横向分栏,竖向由学生自己填。教学建议1 .这局部
16、内容可以分2课时教学。完成练习二中的习题。2 .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例如3中给出的4个课外小组人数的单式统计表。启发学生:“每个单式统计表能反映什么情况?“如果想了解或者比拟各个小组中的人数情况要怎么办?“能不能把这4个小组的人数情况放在一个统计表里?引导学生想,这样的统计表要反映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小组,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进一步提出怎样划分栏目才能反映各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在学生思考的根底上,接着出例如3中画出的统计表的表头,启发学生想,这样的表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表头,表内的数据要反映4个小组的情况,所以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了4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同时表内还要能看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所以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出了性别与合计。左上角一格用斜线分成三局部(如下页图)。力说明横栏类别,“2说明竖栏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