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方音乐发展实践调研》39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地方音乐发展实践调研》3900字(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广东地方音乐发展实践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一、沙湾镇何氏家族与广东音乐之渊源1二、广东音乐的形成和麻2三、粤语演出的心得3(-)粤曲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3(二)粤曲的演绎要独具个人的风格4四、结论5参考文献5摘要:以“何氏三杰为代表的广州番禺沙湾何氏家族以及沙湾镇作为广东音乐之乡,对广东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探究何氏家族广东音乐形成之缘由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广东音乐的发展脉络。关键词:广东音乐;沙湾;渊源一、沙湾镇何氏家族与广东音乐之渊源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沙湾北村人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为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广东音乐“何氏三杰”。他们创作的大
2、量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后人广为演奏和传播,使广东音乐这一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乐种成为我国著名乐种。2000年5月18日,沙湾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广东音乐的曲调是以优雅闲适、节奏明快、意境幽邃的音乐风格为主,其形成与岭南地区的人文风情、地理文化、民间习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沙湾何氏族人自南宋理宗绍定六年约公元1233年从广州迁到番禺县沙湾至今已历时约782年,族人从多年前迁入以来在沙湾镇日渐繁衍成沙湾何氏一个庞大的氏族群体,并且建立起了何氏大宗祠与何氏家族管理制度,并在这一片土地上繁衍发展。”沙湾镇与广东音乐之渊源可追溯至宋代何德明
3、(何氏始祖)的长子何起龙,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常见的娱乐方式为读书、音乐交流、棋艺切磋等。当时何氏家族较为富裕,几乎每家成员都会演奏几件乐器,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演奏、学习广东音乐,在这种文化氛围熏陶下,越来越多的族人热爱广东音乐,广东音逐渐成为沙湾镇何氏家族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地理环境上,沙湾镇临近珠江口,交通发达,使得广东音乐爱好者、音乐家之间方便往来交流、学习、创作、讨论、演奏广东音乐。“由于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在接受异质文化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交通条件的优越与否。因此,交通条件也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条件便利、优越,其区域文化就呈开放态势,反
4、之,交通闭塞则导致文化的封闭和凝固。”因此,交通便利加之当时家族的子弟热爱广东音乐,导致民间乐社“私伙局”在当时非常盛行,许多音乐爱好者慕名前来切磋交流。沙湾成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源于它的人文地理条件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其经济、文化、政治的诸因素,它的诞生形成决不是偶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广东音乐是在多元的岭南文化的滋养下孕育发展起来的,是本土音乐文化吸收、融合外省音乐文化的产物。从明万历至清光绪前(15731875年)约300年的时期,是广东音乐的争育期,珠江三角洲民间乐社的器乐演奏活动及“八音班”“锣鼓柜”的兴起为广东音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I8601920年的60年
5、时间,广东音乐进入了形成期。沙湾何氏宗族的知识分子,家族经济雄厚,既不为官介入政治,又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挥毫作画,棋坊对垒,吹拉弹唱。他们经常吟唱粤曲,一时间沙湾涌现出几十个民间乐社和剧团,每逢节日或迎神出会,纷纷到场表演助兴,沙湾民间音乐活动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何博众。广东音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成熟期,特别是20年代初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广东音乐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民间乐社大量涌现,广东音乐空前普及,不断有大量新创作的乐曲问世并传播,随着乐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乐师,在乐器的组
6、合上也愈加丰富多样。民国初年,何柳堂(18741933年)等一批作曲家,将流传在民间的早期广东音乐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把原来没有记谱的曲子用谱记录下来,并加以改进。20世纪30年代,在广东音乐进入鼎盛期的同时,粤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广东音乐与粤剧受到同一地域风俗、民歌民谣的影响和滋润,两者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粤剧对广东音乐的成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有不少广东音乐家积极参与粤剧改革,何与年就是主力之一。在沙湾古镇的建筑群中,位于安宁西街8号的“三稔厅”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它约建于清嘉庆年间,属于留耕堂的一座分支祠堂,青砖、石脚、灰雕、大掩耳,是典型的岭南建
7、筑。踏进大门,四方恬静的院子并不算大,院内两边各有一株郁郁葱葱的老树,一边是桂花树,另一边是三稔树。院子尽头是祠堂的大厅,大厅两侧的一副对联写着:“赛龙歌夺锦,晓梦听啼莺。”两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晓梦啼莺皆在文中,足见该建筑与众不同的音乐色彩。三稔树的生命力如广东音乐一样旺盛,四季挂果,树荫差不多遮住了整个院落。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有详细记载,“三稔”,也称“山稔”,是珠三角栽种历史很长的传统树种,外形像杨桃,但其果汁极酸,因粤语“酸”与“孙”谐音,好酸”即“好孙”,所以三稔树通常被人寓意为“多子多孙”O这可谓是最资深的“乐迷树”了,一百多年来,这棵树有很多动人的故事。番禺县地处珠三角的水网地带,
8、端午节赛龙舟是民间一大盛事。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沙湾龙船与市桥龙船举行竞赛,双方势均力敌,场面龙腾虎跃,岸边人声鼎沸、爆竹喧天,最后沙湾夺得锦标获胜。何博众亲历其景,深受龙舟竞渡中人们拼搏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感染,回家后写出了赛龙夺锦的初稿。“何氏三杰”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内容都是描写大自然美景,抒发人的愉悦之情。虽然没有明显、直接的重大社会内容,但是它们特有的艺术风格使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这些作品的风格主要是幽雅古朴、委婉柔和,给人一种优美、闲适、愉悦的美感。作曲家从中国古典诗词、书画中获取灵感,将内心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渗透到音乐中,创造出典雅、柔美的“意境音乐”,从而形成了广东音乐的一大特色。
9、以“何氏三杰”为代表的沙湾广东音乐被音乐界专家学者称为“广东音乐典雅派”,何柳堂被誉为开创者。三、粤语演出的心得XX年,我开始涉足于曲艺舞台,其间在众多名师的教育、指导下,艺术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不断的总结、尝试、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粤曲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如何演绎好每一首粤曲作品,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下面我谈谈个人的浅见。(-)粤曲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粤剧粤曲源远流长,据资料所载:广东早于清代中叶,已出现了木鱼、龙舟、南音、板眼、粤讴等儿种民间粤语说唱形式,传唱于市井、人行其道。近年来东南亚、美加、西欧的此国家中和香
10、港、澳门,以从事粤曲活动的团体、乐社林立,并经常进行艺术交流,相当活跃,连澳洲、南非、中东等地也经常有粤曲的演出。各省各地的戏曲亦汇聚于以广州、佛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与广东的民间说唱融汇于一炉,逐渐形成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粤剧粤曲。故而粤剧粤曲中,大量吸收了各地戏曲曲调,具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基础。至使粤剧粤曲艺术在中华艺坛曲苑中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其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充实完善,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于斤世,粤剧粤曲艺术亦因此而得以保存和发展。然而,世间万类万物都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维持其生命力的。我们必须继承哮曲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艺术创造和积累经验,
11、只有这样才能寻求新的发展。如果丢弃了由数代曲艺前辈们艰辛创立的由粤曲的板腔、音乐、锣鼓等所构成的独特、浓郁的民间乡土韵味,则粤曲便失去其灵魂,脱离了群众的基础。回顾粤曲艺术的发展史,从单调的地方民谣到形成丰富的粤曲曲调,从演叭舞介官话到地方白话,从单一的梆子或黄的曲式到梆黄、小曲、牌子、民谣等综合的曲式,从简单的几架头伴奏到中、洋、电声乐器组成的交响式乐队伴奏,从“八大曲本”到各具特式的众多曲目,无不印证了上面所说的继承、革新与发展的道理。(二)粤曲的演绎要独具个人的风格在入行之初,常听到师傅们引用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随着自己对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渐对这句话有所
12、领悟,这就是:粤曲的演绎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有所突破和建树。粤剧改革在“现代选择”中的内容,不管是对旧有形式的剔除或淘汰,还是对现代科技和艺术的吸收和融合,都必须突出粤剧传统的艺术特征,以此提高粤剧的现代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样的“现代选择”,才能真正代表粤剧艺术的改革发展方向,体现粤剧与时俱进的传统精神。如此一来,粤剧的传承与观众问题就成为了粤剧改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向性问题。除了在粤剧唱腔、音韵、服饰、舞台设置、剧目等方面进行合理革新外,我们更应该让粤剧以自身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目。我在X年系统的专业培训中,掌握了粤曲演唱的基本方法、规律和粤曲的基本知识。但这仅如万丈高楼中的地基,
13、与演绎好一首曲目的要求,相距仍甚远。当意识到要以建立个人风格为目标以后,我就从艺术基础的薄弱环节入手,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不急躁冒进,好高驾远。四、结论在我看来,粤曲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不仅在我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全国、在世界华人地区,都有广泛影响。因此不断提升沙湾民间乐社成员的音乐与文化素养,是保持沙湾广东音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需要培养青少年对广东音乐的兴趣与传承意识,并且要将现代科技和艺术进行吸收和融合,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个曲艺学习者,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学习,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岭南.粤剧与广东音乐的发展与传承j南国红豆,2012.张娇.从“沙湾何氏三杰”看广东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1通俗歌曲,2016(8X):1.3韦庆金.广东音乐在番禺沙湾中学的传承现状研究J1大众文艺,2015.4吴芬.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一一浅谈“广东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