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劳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小学劳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探小学劳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劳动教学,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教育教学需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劳动课作为小学教学基础性课程之一,对学生德育教育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让学生单纯的进行体力劳动,而是以劳动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在注重劳动技能学习的同时,如何把“德”更好的渗透进“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对劳动教育的淡化,导致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偏低,体会不到劳
2、动的快乐,甚至认为体力劳动职业是低等职业等。同时,现在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优渥,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劳动技能的教育,改变学生的劳动观,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懂得劳动最光荣迫在眉睫。再者,父母怕学生吃苦,偏重于学生知识学习,轻视体育劳动锻炼,小学生缺乏劳动锻炼的场所与时机,缺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对于性格形成有很大的隐患。因此,在劳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讲一些劳动道德模范故事,如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及活跃在祖国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体会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的无私贡献,领悟劳动光荣,不限岗
3、位的职业观,也要认识到只有自我付出,才能享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人生哲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亲自示范,以身作则,如果教师不能认真对待劳动,学生就更不会重视劳动,那通过劳动教育渗透德育就会成为空谈。2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实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样,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是德育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创新,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与重新设计,在劳动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以制作沙包为例,
4、教学的重点是灵活运用缝纫的三种针法,学会缝制沙包,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只能单纯遵照老师示范的操作完成任务,对于进一步美化沙包缺乏兴趣。在德育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在沙包制作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愿,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一个沙包并画出设计草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利用小组智慧挑选最为可行的一个进行制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教师提出补充意见,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制作沙包的制作水平和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传统,指植根于意识深处,是文化源与流的组合,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
5、控制作用。劳动对于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劳动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有些传统过于繁琐复杂,经济效益不高,跟不上潮流,应该摒弃。如包饺子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包饺子工序繁多,等待时间偏长,口感也会因人而异,速冻饺子既解放双手又节约时间,不如节省时间去创造其他经济价值。但饺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食物,是“家”的代名词,它代表着团圆、美满、幸福,寄托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这是工业生产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深挖教材,以多种方式呈现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容,深化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自身修养中。比如,端午学习包粽子,了解端午的
6、由来,体会传统习俗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清明节做纸花,敬先祖,缅怀先烈;腊八节煮谷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样就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劳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4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适当的竞争可以增加人的紧张感,激发人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提高综合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劳动操作方法以后,可以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组织一定形式的制作竞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形成技能。同时,在竞赛中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一旦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消极、
7、不安、沮丧等情绪,势必会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所影响。所以,教师在组织竞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绪疏导,对于进步快的同学,告诫他们要戒骄戒躁,总结获胜经验、查缺补漏;对进步慢的同学要多做鼓励,指导他们明白,挫折是一种难得的、极好的教育,只有经历住挫折,在逆境中再接再厉,才能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竞赛只是形式,成长才是主旋律。5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美育观念。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劳动教育课程中依然要存在着美育渗透,比如说手工编织、插花、包饺子等,不论是编织的材料搭配、插花的色彩搭配或是饺子包法的选
8、择等都是讲求美观的,学生们在参与这种富有美感的劳动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明确美育标杆,严厉打压畸形审美,不能为了彰显个人特点,创造与大众美育相反的审美误区,要能分辨美丑善恶。因此拥有好的审美也是一个优秀的个人品质,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富有美感的劳动对学生的德育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总之,德育教育融入小学劳动课就是让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不断竞争与整合中,传承中国文化,逐步形成健康美育的过程。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找到德育功能的渗透点,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把好的道德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使学生情感得以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最终成为既有优质品格,又有动手操作能力,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