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学习的作文教学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跨学科学习的作文教学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跨学科学习的作文教学探索跨学科学习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已逐步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重点。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打破学科界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一起,围绕着一定的主题、问题、任务、概念和学习内容,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以下简称“2023年版课程方案”)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其中包括“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指出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之一“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同时在课程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强调跨学科学习,并
2、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按九年新授课总课时9522节计算,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需进行952个课时,每一学年约106课时,每一学期53课时,每周约需3个课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操作策略到课程实施,都对跨学科学习有细致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2023年版课标”)在2023年版课程方案的总领下,凸显课程内容整合,“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求“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分三个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
3、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落实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其中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就不可回避学生的表达训练、写作训练。2023年版课标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强化了跨学科学习的训练。在学段要求中,通过“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落实跨学科学习,把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习作”“口语交际”整合为“表达与交流”,并在新设立的各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表达全程参与,要求“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4、要求写出观察日记、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活动方案、读书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实用文体。我们也发现: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局限于语文课程范围,一直围绕着语文教作文,围绕着作文教作文,立足于“制度化生存背景和应试教育机制之下”的“扁平化生活”,为了应付考试和单元习作,结果导致习作内容虚假,教学形式单一,指导模式固化,教学观念陈旧,以至于阅读教学改革轰轰烈烈,作文教学探索鲜有亮点。其实,作文作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联结学科、组织信息、提升认识、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在跨学科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写作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和实施,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5、进行了一下尝试:一、基于学科,创设联结1 .立足学科情境学生学科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最主要的有:讨论、游戏、比赛、表演等。表演活动常见于道德与法治、音乐、语文、美术、体育等课。这些课堂表演,情景生动,体验丰富,学生有话可说。聚焦这些课堂的表演,可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和观察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堂游戏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游戏,将教学目的、内容与游戏的规则,以及如何开展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让课堂变得充满魅力。显然,这些课堂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游戏结束后,学生仍然津津
6、乐道,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以此习作,顺势而为,一举两得。课堂上的比赛应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讨论是各学科组织教学的常用方法。每一次讨论,都可以认真记录,交代讨论的话题,讨论的背景,讨论的分组和要求,详细记录讨论的情况。2 .瞄准学科内容课程内容源自社会生活。不同学科,对同一社会生活呈现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关于时间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课堂用数学语言呈现有关时间的知识,从日常作息到各种计时钟表,课堂上观察时钟的结构,认识秒、分、时、年、月、日,了解时间的计量,表述方法,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做关于时钟的游戏,进行时间的测量,统计了一分钟能做
7、的事情,了解了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交流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认识到时间的一些基本特性。音乐课本关于时间表述具有音乐的特性。包括日历歌:一年有四季,大月小月,闰年等。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时间的概念,歌词简洁,旋律轻快,在音乐中理解时间。美术课,学生画时钟,制作时钟,装饰时钟,让时间变成一件可爱的物件,在动手和设计中,进一步理解时间,亲近时间。体育课有关于时间的游戏:与时间赛跑,同学围成一圈作钟表面,一个同学拿着竹竿站在中央作指针,指针滴答滴答地转动,顺时针扫过,围成圈的同学依次跳起,脚触到竹竿的同学淘汰出局。同样是时间,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表述,不同的表述带来
8、不同的认识、收获、体验。立足学科内容,从不同角度理解时间,感悟时间,分享有关时间的认识、理解和领悟,可以写课堂学习的情景、钟表的介绍、时间的故事、时分秒的关系、与时间赛跑的游戏、钟表店的童话、学会唱时间歌曲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表达内容,汇集成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知和理解。3 .着眼学科任务2023年版课程方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年版课标要求“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就语言、文学、文化、生活等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完成的学科任务都是“表达与交流”的话题。小学
9、科学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中有篇关于“桥”的课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桥。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身边的各种桥进行实地考察,拿出相机、卷尺、图纸,展开了科学测量,收集大量信息,和父母一起探讨建桥的奥秘,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为了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提出考察方案,组织实地考察,查阅网络资料,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从书本的学习到探索作业的完成,每一个环节体现都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的认识、经验、技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索,把书本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制定计划,撰写方案,记录过程,总结收获,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着眼这些学科作业,
10、可以引导学生记录整个作业完成的过程,写清任务要求,写好心路历程,如何准备,如何思考,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哪些困难,经历哪些失败,如何克服困难,运用书本中的知识,借助他人的帮助,最后完成任务。学科任务完成了,作文记录这个过程,就丰富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任务的理解。4 .拓展学科知识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文章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学科生活积累的知识,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围绕着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从初步接触到逐步了解、深入其中、领悟内涵、化为技能、适应社会、美化生活。知识越丰富,表达越深刻,知识越准确,表达越精准。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中,可
11、以深入探寻知识背后故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人物、事件、情景,和相关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学习是为了更好适应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习内容再还原于生活,写下具体过程和发生的故事,真正让学习活起来,用起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学习观察研究花,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从花到果实的成长过程。把书本学习和实际观察、查阅资料结合一起,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二、基于学习,讲究策略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精细复述学习内容,用写作来优化学习内容,建立知识的深度连接,形成知识立体网
12、。1 .学会听记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了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课堂上就会留下很多有价值的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适当整理,稍作修饰,补上时间、地点、人物、情景,加上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和过渡语言,就可以转化为一篇篇有意义的文章。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把听记的内容转化为跨学科写作:第一,KW1法: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toknoW)和学到的(Iearned)的范式整理课堂笔记,在什么时
13、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这是基本的跨学科写作样式,也是刚学写跨学科作文的入门格式。第二,精彩瞬间法:定格课堂的一个精彩瞬间,比如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写明原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感受、体验、收获,再现当时的情景,记录同学、老师的言行,把笔记中重要的内容转述出来,形成自的看法,分享课堂的收获,还原课堂真实面目,留下真实的课堂人生。第三,课堂拓展法:围绕学习内容,深入知识背后的故事,结合课堂记录的重点、难点,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感念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名人故
14、事,链接生活,讲述知识发生的故事,和相关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2 .学会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提问开始,学会问,学会有中心、有重点、有条理、有证据地回答问题。学会把问题变成作文,把内在思维转化成显性的文字,学会提问,学会回答,学会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屈原的天问,成书于战国时期。天问完全以问句构成,直接把问题写成文章,用一百多个问题,成就了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提问不仅具有科学的价值,更有文学的意义。课堂上、平时的与人交流、和父母的对话、拜访亲友、寻访名胜、游览风景经常会出现一问一答的情景,这些问答往往围绕着一个主题:问路、问价钱、了解某一事件、打听某一种
15、情况、商量某一个问题而展开,我们认真听记,把有意思的、独特的、对自己有帮助的问答记录下来,并增添一点情景的描述,补充有关背景介绍:时间、地点及发生的缘由。一篇文章往往都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学生看到作文题目,首先要思考写什么,所写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写给谁看,他们想了解什么,有什么困惑。我们写文章,可以站在读者的角度,把写作内容转换为回答读者的一个个问题,比如写海底世界,我们可以转换为回答问题: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海底世界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接着从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山峰等几方面来叙述,这就是围绕着读者关心的问题,一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解答,
16、最后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读者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围绕着课堂上学习困惑,抓住问题的本质,并围绕问题进行说明、叙述,立足问题进行思考,寻找答案,用文字记录整个过程,用问题来支撑文章,学会思考,学会作文。三、基于技法,凸显实用2023年版课标提到的写作形式(限于小学阶段)包括:便条、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短的书信、读书笔记、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活动总结、演讲稿、成果报告、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学习日记、观察手记、创编儿童诗等。这些写作都是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而设置的,要求“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基于此,在日常的学科训练中,应结合学科学习的要求,进行基本的学科写作技法训练,主要包括:1 .记叙类的学科写作训练记叙类文体以具体的景物、物体、人物活动或事件过程为记述对象,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特点、性质、作用、意义的描述,个性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