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450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在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及地壳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对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一聚焦,围绕地震的成因、地震时的情景以及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提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一一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第三部分一一研讨,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学生分析

2、】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常清楚。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搜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 .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

3、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 .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 .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分组活动材料:一次性饭盒、保鲜膜、泥土、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本课首页图片,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景。2 .讲述: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了,出现了塌陷、断裂的

4、现象。3 .提出本课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的描述,帮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形成初步认识,由此提出本课的聚焦问题,揭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地震现象的学习活动。二、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 .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对地震成因的想法。2 .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成因进行猜测,并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 .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3

5、)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4)观察发生的现象。4 .提问: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什么?(教师明确: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5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观察“地面”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6 .出示岩层弯曲、断裂、错位的图片,学生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的成因进行假设,明确模拟实验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将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建立

6、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自然现象。(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L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 .提问: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教师提供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图片。3 .学生交流从资料、图片中获得的信息: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地震对地形地貌产生的影响,培养从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1 .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学生交流相关经验。2 .搜集相关知识

7、,做成宣传海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三、研讨1 .提问: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能推测出岩石弯曲的原因吗?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3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梳理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各种变化,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壳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的原因,完善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同时,通过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剧烈的。【板书设计】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六大

8、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制作一张抗震防灾手抄报。活动H的:加强学生抗震防灾的意识,了解防灾自救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手册说明:抗震防灾的小常识可以在课前搜集,也可以在课后搜集,在课下完成海报的制作。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制作的海报,掌握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知识,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制作一张抗震防灾手抄报。抗震防灾小甯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2.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及运动。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

9、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对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一聚焦,以一张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认识,并由此提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三个问题,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一一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第三部分一一研讨,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学情分析】地震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

10、道对于地震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并且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但对于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导致地形地貌的具体变化并不是非常清楚。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搜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

11、常识。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反映地壳运动的动画小学:两个塑料小盒(裁成两半)、泥土、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 .出示地震后的公路路面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公路出现了什么现象。提问:这是发生地震后的公路路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12、?(预设:路面被破坏了、路面断裂了、路面塌陷了)2 .谈话: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它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对于地震,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变化呢?)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4 、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材料准备:两个两半拼接的塑料小盒、泥土、记录单(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猜测成因(1)提问:你们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说明你们的理由。(引导学生依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猜测)(2)学生猜测地震的成因。(预设:地壳运动、地球内部运动)对预设的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

13、为引起地震的是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分?(预设:地壳)(3)整理学生的猜想: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多数同学认为地震的发生可能和地壳运动有关。你们认为地壳会怎样运动从而引起地震的?(4)介绍地球六大板块。谈话:其实,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组成了地球外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块体,而是由板块构成。全球的板块共分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在不停地运动。(5)引导:地壳(板块)运动真的会引起地震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2 .分组模拟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塑料小盒(裁成两半)、泥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它们分别可以模拟什么?(预设:裁成两半的塑料小盒,模拟地壳

14、中的两个板块;泥土,模拟岩层。将小盒拼接起来,将泥土铺在小盒中,拉开或者挤压小盒,使“地壳”运动,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若学生无法答出,教师需引导或补充。(2)明确实验要求:把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将泥土平铺在小盒中;迅速拉开或挤压小盒的两半。(3)出示温馨提醒:观察“地面”的变化;观察地面发生变化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及时记录。(4)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记录单。(5)汇报交流:“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地面发生变化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预设:迅速拉开小盒的两半,“板块”会相互分离,在“板块边缘”附近的“地面”发生了断裂。迅速挤压小盒的两半,“板块”会相互

15、碰撞,在“板块边缘”附近的“地面”出现了隆起、褶皱。)3 .解释成因(1)出示自然界中岩层弯曲、断裂和错动的图片。研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根据模拟实验现象,你认为岩层弯曲或者断裂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因此地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岩层会发生断裂和错动。)研讨:现在你认为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地下岩石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机械变形,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力,岩石就会断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地震就这样发生了。板块的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的高发地区。(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 .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 .研讨:地震会给地表形态带来怎样的改变呢?请大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