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宽与中国西医学的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宽与中国西医学的传播.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宽与中国西医学的传播摘要:黄宽,中国早期著名留学生之一,留学美英并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又通过自设诊所、掌管医院、担任西医学教师等方式,积极推动西医在中国的开展和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为近代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关键词:留学生;黄宽;西医学黄宽(18291878),广东香山人(今广东珠海市唐家湾镇东岸村),字绰卿,号杰厦。中国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早期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学美英并获得西医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是中国最早担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籍医生和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中国人。黄宽积极推动西医学在中国的开展和传播,为
2、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黄宽,生于1829年,自幼父母早亡,由祖母抚养长大,天赋敏慧,索有奇童之称。11岁时就读于澳门的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马礼逊学堂校长布朗先生由于个人及家人的健康问题,决定回国,并计划带几个学生一同回到美国,以便在那里继续完成学业。容闰曾在其西学东渐记一书中写道:当勃先生布告游美方针时,予首先起立,次黄胜,次黄宽。1847年4月12日,黄宽、容闵、黄胜三人初抵美国纽约,再辗转来到马萨诸塞州,入读著名的孟松学校(Mon-Soi1Academy),开始了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涯。孟松学校是美国著名的预备学校,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仅有预备学校,盂松即预备
3、学校中之最著名者。全国好学之士,莫不负笈远来肆业此校,为入大学之预备。时任该校的校长海门(ReVCharIeSHanImOnd)对于黄宽三人更是特加礼遇,当非以中国人之罕靓,遂以少为贵,而加以优礼。而在孟松学校,黄宽与黄胜、容闵三人所学习的课程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盂松学校之第一年,予等列英文班中,所习者为算术、文法、生理、心理及哲学等课。1848年秋天,年龄最长的黄胜因病不得不提前回国。此时的黄宽、容闵二人居恒晤谈,开始为前途考虑。布朗与海门二位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发函询问愿在香港的资助人,是否愿意继续资助这两位优秀的中国学生。很快得到答复:二年后如予二人愿至英国苏格兰省爱丁堡大学习专门
4、科者,则彼等仍可继续资助。黄宽与容闵二人经过多次商讨,黄宽决计二年后至苏格兰补此学额。1850年夏天,黄宽与容闵同时在孟松学校毕业,随后,黄宽再次收拾行囊,踏上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1850年,黄宽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医科,成为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个留英医学生。爱丁堡大学是英国历史悠久的大学,该校的医学院颇负盛名。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在医学院就读。黄宽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五年,于1855年毕业,随后又在英国的医院实习两年,研究病理学和解剖学,获得博士学位。容闵后来在西学东渐记中记载:&he11ip;&he11ip;历七年之苦学,卒以第三人毕业,为中国学生界增一荣誉,于一八五七年归国&he11
5、ip;&he11ip;01857年,中国留学欧美第一人、获得博士学位第一人的黄宽决定回国。经过166天的漫长航程,我终于回到了祖国。1月3日,在距离台湾海峡约300英里的地方,我们遇到了一场非常猛烈的大风,风吹走了船的前桅中的中桅、整条船的主桅和后桅中的中桅。十分感谢仁慈上天的保佑,我死里逃生,在船遇险12天后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故土。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回国后的黄宽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西方宗教的影响,从一名虔诚的传教士医生转变成为一名为民众服务、传播西医学的医生家和教育家。1从传教士医生到真正的医生1857年,黄宽以伦敦会传教医生的身份返国。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的伦敦会医院就职。
6、他的身份使他在医务界拥有和西方传教医生同样的权益,可以开设私人诊所,收治病人。但是,黄宽在香港的工作并不顺利,相同的宗教信仰并不能使这些传教士平等相处,作为第一个拥有英国著名的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医学学位的黄皮肤的中国人,他遭到了伦敦传道会本杰明霍布森等英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这对于长期浸润在宗教氛围的黄宽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宗教是否真的如同教导他的教士所言,可以医人,可以救国?是做一个传教士医生,还是做一个纯粹的医生?黄宽陷入了思索,并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生性耿直的黄宽毅然辞去了传教士一职,开始关注真正的民生疾苦问题,随后,黄宽在香港的民用医院担任管理工作。自此他沉浸于自己的医疗事业,
7、对于仕途、声名、财富等身外之物相当淡漠。1858年,黄宽回到广州,先是在广州府学路东街开办了一所医药局,开始了国内的行医生涯。同年,黄宽接办合信氏(BHObSOn)在金利埠创设的惠爱医馆。在黄宽的大力整顿之下,该馆业务蒸蒸日上。惠爱医馆为英国人合信(BenjarninHobSon)所创办的医馆,合信在开设医院的之余,翻译西方医学著作,同时又组织训练班,培养少数中国青年充任医生的助手。据1859年报告,该馆有病床80张,住院病人430人,门诊病人达26.030人。1860年,因黄宽与当局意见不合,加上对某教徒的作为不满,黄宽又毅然遂辞去惠爱医馆之职,再次自办诊所,救病治人。在接办惠爱医馆的同时,
8、黄宽已在博济医院做兼职医生。博济医院的前身是广州眼科医局,由第一位来华传教医生伯驾(PeterParker)于1835年在十三行内新豆栏街上的丰太行租了一些房间作为居所开办了医局,故又称新豆栏医局。该医局因各种原因曾停办,直至1859年1月,嘉约翰在广州南郊觅得新址后,重新建立医局,更名为博济医院。黄宽回国后即参与了博济医院的诊务。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开中国后,黄宽担任博济医院院长一职,并在博济医院服务长达十年之久。在其主持博济医院的事务期间,博济医院发展很快,在收治病人方面有了很大提高。1860年,他曾施行胚胎截除术,为国内实施此手术第一人。在以做截石术闻名的嘉约翰之前,黄宽已为33人做
9、过此手术,据统计,黄宽曾做过三千余次膀胱结石手术。此时的黄宽,也早已忘却了他的传教士身份,成为一名真正为国人服务的医生。2从教士到教师传教士医学传教的本质,其目的不是为这些殖民地国家开展医学服务,而是以医学为手段,达到其传教的目的。黄宽最初对医学传教这种形式深信不疑。然而,这种美好的设想,在回到香港后就被浇灭。教会内部的争斗和排挤,使得黄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黄宽的工作重心开始有所倚重,重医学、轻宗教,把在英国学到的医学技术发挥到极致,一方面亲自开办诊所、主持医局,另一方面开始招收中国青年,传授和传播西医知识,为中国人培养更多的西医医生,医治国人疾病,为国人服务。在黄宽回国之前,西医一直为西方传教士所把持,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