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1.6它们去哪里了》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1.6它们去哪里了》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一一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木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
2、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一一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3、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2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3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
4、】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1 .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2 .聚焦问题。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
5、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1 .描述并记录现象。(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
6、惯和倾听习惯。(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己有的生
7、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和指导。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2 .研讨交流,达成共识。(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
8、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 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
9、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1 .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2 .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播放课件)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
10、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1.6它们去哪里了教案【教材简析】将物质放入水中,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本课将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继续认识水的一个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教材主要安排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聚焦环节”,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任务导向,旨在让学生直接关注到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探索环节,描述和记录三种物质进入水中的状态”,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将会观察到食盐看不见颗粒和溶液变成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和溶液变成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这样三种现象。第三个
11、活动是“研讨环节”,要求学生能描述三种物质发生的变化,以及对盐和红糖是否真的“消失”做一个辨析。该课是在上一课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学习内容提供感性认知基础,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和理解“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 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课本中也只是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所以这节课只需要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初步认识“溶解”,会运用该词汇即可。【学情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
12、将食盐、红糖等放入水中会慢慢“溶化”,小石子是不会“溶化”的。本节课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水与固态物体的混合,观察水与物体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这样一个持续的动态观察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耐心和静心。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 .初步形成“像食盐和红糖那样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均匀分布的现象,叫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和描述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简单示意图进行记录。2 .观察和描述红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13、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教师:食盐若干、小勺、红糖方糖块、小石子、烧杯、搅拌棒、水、水彩笔、板贴烧杯图片、食用油、滴管。小组:每人一块红糖方糖、一个烧杯、水、一份食盐、一个小勺、一根搅拌棒、一份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红糖、小石子、烧杯、水1 .如果把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2 .揭示课题一一它们去哪里了。二、
14、探索: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红糖、小石子、烧杯、搅拌棒、水、水彩笔、食盐、小勺(一)观察红糖和小石子在水中的变化1 .播放微视频:小石子在水中的变化操作。通过视频中的操作,发现小石子在水中有变化吗?2 .老师提出观察红糖在水中变化的步骤。学生先作出假设,然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前,提出记录的要求。操作步骤:(1)观察红糖的样子,记录。(2)放入水中,不搅拌,观察并记录。(3)充分搅拌,静置,记录最后的状态。(4)用勺子捞取,看是否还能从水中捞出来。(5)相互交流发现。记录要求:(1)用小点的大小表示颗粒大小。(2)用斜杠的多少表示颜色深浅。提示:每一步必须记录完
15、成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搅拌棒可以根据学生记录情况适时发放。4 .全班交流,“红糖和小石子放到水里的现象一样吗? ”适时追问学生“放红糖的水为什么变黄了? ”(因为红糖跑到了水的各个地方去了;水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红糖;每个地方的红糖一样多,因为水的颜色是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尝一尝水的味道是不是甜的。红糖虽然看不见,也捞不出来,但还在里面,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溶解。总结:方糖红糖进入水中后(板书“三点水”),向四面八方分散,越来越小(板书“解”),最后完全被水所接纳(板书“容”),均匀地和水混合在了一起。这个现象就叫做“溶解”。最后形成共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变化,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板书:溶解)【看不见,颗粒变小,没有消失】(二)探究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1 .请学生作出推测:将食盐放入水中,像刚才那样操作,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在水中会不会溶解?2 .引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观察食盐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示意图记录。三、集体研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