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教师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2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课时安排2课时I学节过程:飞入新课;视频导入。记住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了解背景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炎IJ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
2、、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知识链接认识白描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
3、。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C.“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D.艾青诗选中的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写出了国家、民族的困难、悲伤和反抗。【答案】B【解析】B.“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有误,古时,一夜分为五更: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雾淞(song)长堤(d
4、i)香衣(Coi)B.沆扬(dCng)(nd)喃喃(nn)C.金陵(Hn)芥(ji6)崇祯(zhn)D.更定(g6ng)铺毡(Zhdn)痴(Chi)【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露”应读“cu1”;B项,“喃”应读“ndn”;C项,“陵”应读aHngwe,考查字词掌握。3 .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雾淞沆扬:(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B.拥盘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
5、个叫金陵的人。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答案】C【解析】C.翻译有误。“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故选C。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天与云与山与水B.上下一白C.见余大喜日D.是金陵人,客此【答案】C【解析】A.连词,和动词,B.副词,全、都数词,一:C.动词,看见动词,看见;D.名词做动词,客居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箪食,一豆羹见渔人,乃大惊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参与,这里指欣赏:客人;故选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B.是日更定矣(更多)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D.大雪三日(雪花)余孥一小舟撑(船)上
6、下一白(全)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拥香衣炉火(裹、围)【答案】【详解】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C.强:竭力,尽力。“强”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不可望文生义;D.雪:下雪。“雪”在此句中属于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下雪:故选A。6,下列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大雪三日B.与余舟一芥C.客此D.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词类活用辨析能力。A.句意为:大雪接连下了多天。雪: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下雪。B.句意为:和我的一叶小舟。芥:本义指小草。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C.句意为:客居在这里。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D.句意为:还
7、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痴:动词,痴迷。故选D。7.下列特殊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金陵人。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C.更有痴似相公者。D.惟长堤一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例句“是”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A.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宾语前置句;B. “也”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C.是状语后置句式,即“更有似相公痴者”,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D.定语后置句,即“惟一痕长堤”;故选B。W探究任务一:品读“痴”人“痴”行。1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痴”2 .舟子为什么说张岱“痴”?出行环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出行时间:是日更定矣。出行过程:余学一小舟,拥气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3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遗世独立、不随俗流傲然自恃,独立不羁=探究任务二:赏鉴“痴”人“痴”景。4 .“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5 .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景物描写。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一种天
9、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6 .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好些?原句: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句:雾淞沆扬,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以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痕”“点”“芥”“粒”既写出了堤、亭、舟、人的渺小,又反衬出天地的辽阔,而且符合所形容之物的外形,用词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条”“座”“艘”“个”没有这种表达效果。7 .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
10、请用白搭手法描写吉林小江南集安五女峰美景。探究任务三:感受“痴”人“痴”情。8 .“拉余同饮”中的“拉”字表现了什么内容?“拉”字表现出“两人”遇到知己的喜悦心情。9 .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大喜”是神态描写,”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语言描写,写对方的惊讶,也就是写自己的惊讶,体现偶遇知音的喜悦之情。10 .舟子的话有何含义?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有抱负、孤高冷寂的品格。I1请联系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探究作者的“故国”之思。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朝,他偏
11、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金陵”,曾是明朝的京都,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仍称“金陵”,表达故国之思。C课堂小结AQ1张岱的“痴”表现在何处?的经过,描绘了一幅.的江南湖山雪景图。突出了作者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以及之思。本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I迎训练【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
12、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选自袁宏道西湖)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是:(2)余擘一小舟条(3)上下一白一:(4)才一举头举: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茶毕,即棹小舟入湖。3 .【甲】【乙】两文都写了西湖的景致,【甲】文运用手法写景,【乙】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景。4 .按要求填写句子。(1)【甲】文写作者孤寂情怀的句子是“(2)【乙】文写作者急切游湖心情的句子是“【答案】1. 这撑(船)全或都,一概抬2. (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3. 白描比喻、排比4. 独往湖心亭看雪则已心飞湖上也完成分层作业。巨课后作业完成分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