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二:安徽省夏大豆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试行)一、田间记载1 .播种期:指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2 .出苗期:子叶展开苗数达到全苗一半的日期(月/日)。3 .出苗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4 .开花期:开花植株达总株数一半的日期(月/日)。5 .成熟期:整株豆荚呈现品种原有色泽,籽粒变硬或摇动时有响声的植株达80%的日期(月/日)。6 .收获期:收割的日期(月/日)7 .生育日期:自出苗之日起到成熟期的日数。8 .叶形:分披针形、椭圆和圆三种,以中上部复叶的中间叶片为准,在盛花期记载。9 .花色:分紫、白两色。10 .茸毛色:分灰、棕两色。11
2、 .结英习性:分有限性(有),上下部均结荚,顶部有较多花荚成簇;亚有限性(亚),顶部有少数花荚;无限性(无),顶部叶片小,上几无花荚;共3类。12 .生育习性:分直立(直)、亚直立(亚)及蔓生(蔓)3类。13 .荚熟色:分草黄、灰褐、褐、深褐四种。14 .株型:分收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在15。以内的“收”;开张,角度在45。以上的“开”;和中间,角度在1545度的“中”,共3类。15 .裂荚性:分不裂(不)、轻、中、重四级。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16 .落叶性:分落、部分落、不落3类,在成熟期记载。17 .倒伏程度:在成熟期记载,分(F不倒伏;“1”一植株倾斜小于15。; “2” 一植株倾斜
3、1545。,“3”一植株倾斜大于45。;“4”一植株倒伏于地。18 .花叶病毒病:分盛苗期、花荚期二次调查,注明调查日期(月/日),目测发病程度,分“0”,无病;“1”个别叶片发生;“2”叶病发生较多;“3”严发病。19 .其他病虫害:择发生严重的记载其病虫名称及发生程度。20 .田间总评:对品种在田间生长进行综合印象总评。分“1”,优;“2”,中;“3”,差。共3级。21 .备注:有特殊情况须记载者。二 室内考种取试验小区内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共取两个重复,记明取自哪个小区,其产量应补入该区,以下项目凡有数据者除粒重外,每重复均用10株数字平均。1 .株高:从
4、子叶节量至主茎顶端(不包括顶花序)的长度(厘米)。2 .结荚高度:从子叶节量至最下部结荚部位的长度(厘米)。3 .主茎节数:指主茎从子叶节以上起数到顶端节,不包括子4叶节及顶端花序。4 .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结荚的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至少有2个节,不计再分枝。5 .单株荚数:一株上有效荚和无效荚各有多少。6 .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均包括在内。7 .每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8 .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平均(克)。9 .百粒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100粒称重(克),称两个100粒,若两次相差超过0.5克,重新取样称重。10 .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情况病虫粒,计算出百分率。11 .种皮色:分淡黄、黄、深黄3类。12 .脐色:分黄、褐、深褐、黑4种。13 .种子子叶色:分黄、绿2种。14 .粒形:分圆、椭圆、扁椭圆3类。15 .种皮光泽:分无、微、强3种。三 小区产量指全小区籽粒产量,晒干扬净后称重(kg,保留两位小数),取样区应将取样豆粒重量加入,并折合成每亩公斤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