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47902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碳达峰工作方案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3)3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3)23号)精神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作系列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

2、好发展与减碳、整体与局部、刚性与弹性、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以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关键,以重点行业降碳为抓手,以科技攻关创新为突破,扎实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明确全市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达峰。(二)基本原则坚持“总体部署、区域协同,科学有序、防范风险,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先行先试、项目支撑”的原则。总体部署、区域协同。以国家、省碳达峰行动设计为指引,统筹推进全市碳达峰工作,当好全省低碳转型领头雁。推动长株潭低碳产业协同布局、基础设施协同配套、能源结构协同转型、技术创新协同共享,

3、力争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协同达峰。科学有序、防范风险。合理评估全市各发展阶段承受能力,杜绝“一刀切”“口号式”降碳,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保障群众生活平稳为基本前提,确保实施方案可落地、可实施。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深入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消费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低碳技术研发,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水平,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先行先试、项目支撑。大力推动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区、先行达峰示范区、低碳社区、低碳交通枢纽等试点示范区建设,在各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减碳降碳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可复制的典型低碳示范区及重点项目类型。二、主

4、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业企业用能效率持续提高,煤炭消费总量逐渐下降,成品油消费基本稳定,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3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以上;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稳定在5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3500万立方米以上。到2030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果,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创新突破,绿色节能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健全。到20

5、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的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持续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4100万立方米以上。三、重点任务实施“10+10+10”行动方案,即推进碳达峰十大重点任务,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十大零碳低碳试点示范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1 .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契机,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

6、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及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水平。支持市内优势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供应链智能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快培育低碳新兴产业以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为发展方向,实施低碳产业链创新工程,实现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抢抓低碳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着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先进储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

7、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数控机床等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布局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推服务业融合业态向创新型和集约化拓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精细化、优质化。到2025年,打造形成国内一流的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先进储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5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度深入推进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依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8、充分利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为全市产业转型腾让发展空间。对化工行业淘汰类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装备依法依规淘汰退出。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防止“地条钢”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引导建材行业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到2025年,全市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出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构建低碳安全能源体系1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加快电厂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和节能降耗改造“三改联动”,有序推动煤

9、电定位向基础性和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推进水泥、化工等涉煤行业开展对标技改,逐步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加大对用煤企业的实时能耗监测。落实高耗能项目能耗准入标准提升,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巩固散煤治理成果,主城区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适时扩大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2025年前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并逐步下降,2030年前煤炭消费量进一步压减,煤炭消费基本集中在发电、建材等少数重点企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按照“生态优先、

10、因地制宜、宜建尽建、创新利用”的总体思路,推动全市光伏、风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支持采用农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尾矿治理等方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加快已核准风电项目建设,优先开发风能资源好、建设条件优、消纳和送出能力强的项目。采用“深浅结合、表里结合、天地结合、调储结合”方式,构建适合市情的“地热能+”集中供能模式。提高垃圾处置能力,科学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至120万千瓦。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

11、源规划局、市林业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新能源利用“倍增”工程建设内容:以区县(市)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自上而下全面开展全市新能源资源详细勘查和综合评价,建立可开发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根据普查成果积极推进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工程前期工作及后续建设。以工业园区、公共建筑屋顶及污水处理厂等空间资源利用为重点,鼓励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模式,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提高新能源对电力保供支撑能力,推动宁乡市灰汤等乡镇农(油)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宁乡双凫铺风电项目建设投产。推动浏阳风洞口、宁乡市陈家冲抽水蓄能水电站项目建设。科学布局垃圾发电项目,高标准开展市

12、城西、宁乡、浏阳垃圾焚烧发电建设,提高垃圾处置能力。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至120万千瓦。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3 .大力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深入推进“气化”工程,保障居民及商业用气需求,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拓展天然气工业消费市场。推广天然气三联供项目,鼓励在建、拟建建筑或改建既有建筑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省级支干线管网建设,形成“两主多辅”天然气输送格局,完善市(县)内天然气支线架构,加速天然气向偏远及农村地区覆盖供应,提高天然气通达能力。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5亿立方米,主城区居民气化率

13、达99%,县(市)城区居民气化率达95%,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规模达30万千瓦。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40亿立方米,全市居民气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4 .合理调控成品油消费增量合理控制汽油消费增速,有序压减柴油消费量,保障航空煤油供应量。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高成品油终端消费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替代传统燃油。加速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减少交通领域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完善成品油储运体系,推进长岭一黄花机场航煤油管道建设,进一步畅通成品油输送网络,建设市(县)级运输管道

14、,提升市内油气管输能力和覆盖范围,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十四五”期间,全市成品油消费量控制在960万吨标煤以内。2030年前,成品油消费基本达峰。(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5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特高压、超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依托交流特高压工程建设,打造华中地区核心电力节点枢纽,大幅提高“绿电入长”引入和受纳能力。加强主电网网架建设,构建“南北互联、东西互济”的长株潭城市群“立体双环网”,实施500/22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运行,形成以500千伏站点为中心的“分区供电、区内成环”的互

15、联格局。全面推动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满足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开展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设。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参与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大幅提升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到2025年,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66万千瓦,风力发电利用率达到98%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100%。到2030年,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率达到100%o(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国网供电公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2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工程建设内容

16、:“十四五”期间,建设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及配套荆门一、南昌一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新建宁乡市、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部分改扩建工程,新建220千伏站点22座,新建及改扩建110千伏站点73座。差异化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完成1000条以上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全面提高配电网感知和自愈能力,建设具备AI功能的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完成调度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适应特高压交直流及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建设华电二期2X500兆瓦级气电调峰项目,新建新型储能项目60万千瓦。建设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构建智慧巡检新模式,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全息感知、智能机器人联合巡检、远程智能化监控、倒闸操作“一键顺控”,提升电网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目标:到2025年,电网外电引入和受纳能力大幅提高,供电能力达1500万千瓦,主城区、县城区、省级及以上园区配电自动化实现全覆盖;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电力系统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