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两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市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两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勇夺“双胜利”,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省市富民增收的总体部署,聚焦重点低收入群体,以促进就业为增收手段,着力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切实提高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在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上显充分担当,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目标任务全面巩固提升人社就业扶困成效,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困难人员100%推荐就业,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困难人员100%扶持创业,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意愿的困难人员100%参加培训。实现企业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创业引导带动一批,技
2、能培训提升一批,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对口扶贫协作工作。落实“脱贫不脱钩”帮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在岗位输送、就业推荐、跟踪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障东西部扶贫协作圆满收官。二 工作举措(一)精准识别信息,动态掌握困难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加强对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对接沟通,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常态化服务,开展困难家庭入户摸底调查,建立“一户一档”,准确掌握家庭情况、就业状态、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等信息,每月至少进行1次跟踪回访,实施动态跟踪,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制定精准就业帮扶方案。(二)发挥属地作用,
3、拓宽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渠道1 .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压实城市办事处、区镇责任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发一批消杀防疫、保洁环卫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通过区镇人力资源市场渠道,定期发布岗位信息,健全空岗报告制度、退出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岗位储备库”。各城市办事处、区镇劳动保障所要定期对辖区内的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动态掌握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2 .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业。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功能,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后通过其他渠道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
4、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就近就地安置困难人员就业。3 .进一步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全力抓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困难人员就业,按规定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来我市实现稳定就业的碧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照我市标准享受同等社保补贴等政策。(三)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能力1.扶持困难人员提升技能。充分发挥农民职业技能、家政专项培训、残疾人就业援助行动、劳动预备培训等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作用。加快开发困难人员劳动力个性化、差异化培训项目,确保有意愿的困难对象至少接受一次免费培训I,掌握一项以上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5、、微信网络媒体等桥梁作用,积极宣传并引导困难人员,包括对口扶贫地区贫困劳动力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范畴。2 .完善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在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在培训期间每月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四)加大创业扶持,助力困难家庭劳动力创业脱贫1 .扶持困难人员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积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将一次性开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覆盖到有创业意愿的困难家庭劳动力。2 .提升载体孵化能力。支持建设一批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
6、积极发挥创业孵化基地载体作用,根据载体规模、运行能力、服务效能、孵化质量等情况进行评估,按规定给予孵化基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困难家庭劳动力入园孵化,建立“培训、孵化、帮扶、服务”一条龙创业帮扶工作机制,为入驻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切实有效的指导服务。(五)做细就业服务,增强困难家庭劳动力帮扶实效1 .强化常态化管理服务。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提升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下沉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每月至少进行1次跟踪调查,定期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等政策咨询,对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2 .加强岗位信息归集匹配。推进区镇人力资源
7、市场渠道,通过线上精准、即时匹配“岗位储备库”和“困难人员需求清单通过线下协理员“点对点”入户摸底走访了解帮扶对象特点和需求,对就业困难人员加大岗位推送力度,按照“一人一策”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推荐岗位,提供求职、应聘等专门服务。三、组织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各区镇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明确责任分工、责任人和成果形式,确保各项任务有措施、能落实。2 .强化联动配合。各区镇、部门要加强协作,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就业工作。3 .加强政策宣传。充分运用各类媒体
8、渠道,加大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多维度宣传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政策,让贫困群体了解和享受各项帮扶政策,提高政策服务效能。4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平台,强化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精确、个性化帮扶,提高服务质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促进贫困村文广事业繁荣发展,结合全市“乡村舞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1、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简称“乡村舞台”)建设,坚持不懈推进文化扶贫攻坚,切实把“乡村舞台”建成贫困村开展思
9、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提高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到2017年底,完成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73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未达标的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评估定级三级以上标准。站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县本级财政拨款0.5万元以上作为工作经费;专职工作人员2人以上,其中有1名副科级的文化站长;年度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单项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二)建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以下标准。表演戏台及文体广场(配备一定的体育健身器材
10、);农家书屋(含电子阅览室);篮球场(有条件的可增设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场);多功能活动(教育、培训、会议)室;文化宣传科普长廊(10米以上宣传窗);每个行政村组建一支相对稳定、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并配备乐器、服装等设备。有条件的贫困村,可建设村史或民俗文化展览室、电子商务平台、电影放映场(室),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其它文化设施。(三)认真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提升贫困乡村文化场所服务能力和水平完成市、县(区)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农村覆盖网工程建设,建成8个市县区发射主站、104个乡镇辅站、248个村级补点站,使贫困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95%以上。2 .实施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工程(1)严
11、格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实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15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书架一般不少于四组书柜,阅览桌要同时满足6人以上阅读,椅子不少于6把;每个书屋要配置报刊架及部分消防设备),督促各县区对精准扶贫村的书屋逐一摸排,按时间进度完成达标提升工作。(2)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向贫困村倾斜,并保证“三农”出版物数量达到20%以上;紧密结合联村联户,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捐赠设备、图书等活动;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农家书屋试点的基础上,力争优先在贫困村推开数字农家书屋建设。(3)加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I,依托县区和乡镇,3年内对全市精准扶
12、贫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轮训一遍。(4)依托农家书屋,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向贫困村延伸,深入开展年度“星级”农家书屋的评选工作,使贫困村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受益面。3 .实施公益性文化活动工程(1)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文化演出活动。在贫困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利用乡镇舞台、流动舞台车等进行演出秦腔、陇中小曲等传统剧目或民族歌舞、现代歌舞剧、曲艺、杂技等,每个贫困村购买一年一场次公益性文艺演出服务,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50%以上。(2)开展“一村一年一次”图书下乡活动。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下乡服务,每个贫困村每年送图书下乡服务一
13、次,图书借阅次数占贫困村人口的30%。(3)开展“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活动。在贫困村实施一年12场公益电影放映,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90%以上。(4)开展“一村一月一次”共享工程服务活动。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为群众放映科技、法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的光碟、爱国影片和科教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下载适合本村群众种养资料等公布在村委会宣传栏。在贫困村实施一年12场共享工程服务,观众人数占贫困村人口的90%以上。4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依托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平台,对贫困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对大遗址实施保护。5,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国
14、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专项计划,由市县区选拔“三区”文化人才对贫困村乡土文化能人组织培训I,提高乡土文化能人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二、主要措施(一)整合各类资源,抓好协同共建。各县区要立足实际,切实整合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农家书屋、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的项目、资金、人才、设施等资源,充实“乡村舞台”建设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集中力量完善已有的文化阵地,积极为村民组织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共建共享。(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原则,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加大对贫困乡村文化
15、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投资为主,并采取乡(镇)、村级自筹、帮扶部门支持、社会各方赞助的办法,拓宽投资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为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督查。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职能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建设和“五大工程”任务落实。(四)建管用并举,发挥最大效益。每个“乡村舞台”须配备1名由县级财政给予一定工资补贴的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制度,确保“乡村舞台”正常运转,发挥作用。三、责任分工市、县(区)“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是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协调组织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市、县(区)党委宣传部门是“乡村舞台”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召集日常会议和有关重大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市、县(区)文广部门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乡村舞台”和“五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