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55124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 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 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 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 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 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 论和制度创新。”思想解放就是观念的转换、认识的深化,就是 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思想解放的高度阐释“第二个结合” 的伟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

2、有了 新飞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认识有了新视野,对马克 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1 .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有了新飞跃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解放 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 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 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在于 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教条主义的错误,给革命事业 带来严重损失。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了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词句和 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使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

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将其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 们党不断推进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的实践创新和各方面创新。很显 然,实现“第一个结合”是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逐步认识到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 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 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 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

4、承者和 弘扬者,但是,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层面不断推动马克思 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具体 实际中虽然也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文化沃土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 信达到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机理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仅仅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是不够 的,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变 成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中华民族五 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5、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中国人民易于接受的表 达形式。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 华相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这就 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要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马克思主 义既要从“现在进行时”的中国实际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又 要深扎“过去完成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历史纵深中 去学习、了解、走进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心理空间。 在坚持第一个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指 导作用机理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新境界中的又

6、一次思想解放。2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认识有了新视野近代以来,由于极其复杂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可谓几经沉 浮,饱经沧桑。五四时期,为抵制尊孔复辟之逆流、建构起现代 文明形态,学术界、思想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检讨和猛 烈批判。“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典籍和文物遭到破坏,传统 文化再度受到沉重打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 位及其影响使得一些人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甚至出现“全盘 西化”的思潮。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对传统文化采取简单化、片 面化的认识和处理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现代化需要鹿续传统。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 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7、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 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条件下创造。”我们正是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传统文化语境 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这就要求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 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古代社会农业 经济形态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 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 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直接把传统文化拿 来为今天所用,而是需要对它进行现代转化。一种文化要实现现代转型,离不开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就为中华优

8、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理论 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文化, 认识到其中既有跨越时空、具有稳定价值的内容,也存在陈旧过 时、糟粕性的东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 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指导我们以变化发展的眼光 看待传统文化,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当下社会实践,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而不能把它看成僵死的、静态的遗产。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 族的独特标识深深植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 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9、同时,提出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 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再次获得了跃动不息的生命力,转化为新时代以文化 人的无穷力量,也建立起由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传统。“第二个结合”为我们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马 克思主义的新视野,为建设中华文化现代形态打开了创新空间, 是新的思想解放。3.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我们历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也强调要继承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过去对于两者之间的契合性、相容性关注 不够,甚至出现过以一种思想取代或压抑另一种思想的倾向。

10、实 际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 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 而在于其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 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是相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结 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 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 民本观念,诚信为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多元一体的大一统 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 哲学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

11、神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并 育的生态理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这些中 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文明 观、道德观、生态观,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具有高度契 合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华大地获得 更为宽广、更为深厚的文明底蕴。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激 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文化沃土,造就了一个有机统 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 代化的文化形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

12、在高 度契合性的认识上取得新突破,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 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 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是历史客观规律。一百多年 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极大地 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例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中国 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延安整风运动为夺 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关 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 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 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 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等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 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 用。(作者:王炳林,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