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56889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总说明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编制依据11.4 概念界定11.5 建设原则22建设指标32.1 城区选取32.2 建设指标体系33建设要点73.1 规划引导与管控73.2 绿色建筑83.3 能源系统93.4 低碳交通设施103.5 水资源利用系统103.6 固体废弃物处理113.7 生态环境保护123.8 运营管理133.9 低碳生活144附录163.10 色低碳城区建设实施方案(模板)161总说明1.1 编制目的建设绿色低碳城区,是通过低碳策略和科学测算体系,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实现低碳排放为目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 式和管理模式。为

2、进一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 乡建设方式,提高本市绿色低碳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现编制本指引。1.2 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新建绿色低碳城区的建设工程,对绿色低碳城区提出了 系统性技术要求,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他建设工程可根据实际 情况参照做法。绿色低碳城区,除应符合本指引的要求外,也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现行有关标 准规范中的规定。1.3 编制依据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278-2

3、01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20;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DBJZTl5-201-2020。1.4 概念界定(1)城区 Town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集中城市化地区。(2)绿色低碳城区 Green and low-carbon town以创新、低碳发展目标,在具有一定用地规模的新开发城区内,通过科学统 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等手段,实现碳排放有效控制、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 功能完善、资源集约利用、运营管理高效、环境友好、地域特点鲜明的城区。(3)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

4、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1.5 建设原则(1)以“双碳”为总体目标,针对新建城区,从规划阶段开始形成全生命 周期的低碳建设路径。(2)绿色低碳城区应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实地调研和评估分析,调研内容 主要包括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市政基础设施情况、周围建设和规划情况、产业 类型、能源供给情况等方面。(3)城区应开展场地内地形地貌、植被动物、文化遗产等资源与生态系统 特征调查,评估场地环境与资源情况。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绿色低碳建设 目标和技术措施。(4)绿色低碳城区项目应根据本指引编制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模板见附录), 有条

5、件的重点功能区要编制绿色低碳城区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 具体措施,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区域建 筑能效提升等项目落地实施。2建设指标2.1 城区选取城市新建城区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1)城区所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城区开发建设责任主体明确;(3)优先考虑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绿色生态 示范城区等;2.2 建设指标体系建设指标体系设置强调从规划建设环节提出高标准的准入要求,基于前瞻性 和可操作性,设定了 6大板块和29项二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引导性 指标15项。城区应参照本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进行

6、合理 规划与建设。对于约束性指标,项目应按照本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值进行规划建设, 对于引导性指标,项目可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并适当增 加有项目特色的指标。表2.2/广州市新建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指标体系类别序号二级指标目标 参考值指标含义指标类型规戈IJ 布局1公共服务用地比例220%城区建设用地中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占比约束性2混合街坊比例I260%同时拥有两种及以上功能的街坊数量占街坊总数量的百分比约束性建筑3新建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比例100%符合一星及以上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 比约束性4新建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比例50%符合二星及

7、以上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 比约束性5新建建筑使用1种及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比 例100%使用1种及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项目数量占总新建建筑项目数量 的百分比约束性6新建商场、酒店、办公楼三类大型公共建 筑实现全电化的面积比例50%在商场、酒店、办公楼三类大型公共建筑中,实现全电化的建筑面积占这 三类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约束性7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比例220%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新建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引导性8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30%新建建筑各部件材料用量中,绿色建材使用量占建材总用量的百分比。引导性9超低能耗建筑集中示范区1个超低能耗建筑群

8、综合示范区数量引导性10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个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要求建设的项目数量引导性11零碳建筑示范项目1个按照运行阶段二氧化碳零排放要求建设的新建建筑项目数量引导性类别序号二级指标目标 参考值指标含义指标类型12光储直柔建筑示范项目1个采用光储直柔技术的建筑项目数量引导性能源 资源13可再生能源路灯比例20%城区可再生能源路灯数量占路灯总数的百分比约束性14公共设施2级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城区公共设施的用水器具中,用水效率等级达到2级的用水器具数量占公 共设施用水器具总数量的百分比约束性15新建公共机构、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比例50%新建公共机构、工业厂房等建

9、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面积占以 上建筑屋顶可利用面积的百分比引导性16公共设施用能设备2全电化率80%公共设施中用电设备数量占公共设施设备总数的百分比引导性17虚拟电厂示范项目1个参与广州市虚拟电厂的示范项目数量引导性18非传统水源利用项目1个城区内非传统水源利用项目数量引导性29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容量500m3/1 OOOOm2单位用地面积设置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容量约束性20便民资源回收服务点2个城区内设置便民的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引导性交通21公共交通站点50Om服务圈覆盖率90%规划范围内所有公交站点周围50Om内的覆盖的建筑用地面积之和(不重 复计算)占城区总建筑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10、。约束性22道路网络密度8kmkm2单位用地面积的道路长度。约束性23慢行道路网络密度3kmkm2单位用地面积内用于步行及自行车通行的慢行道路长度。约束性24停车场(库)配建充电设施的停车位比例30%城区内停车场(库)中,配建充电设施的停车位数量占停车位总数的百分比约束性类别序号二级指标目标 参考值指标含义指标类型25停车场(库)的停车位预留充电设施安装 条件比率100%城区内停车场(库)中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停车位数量占停车位总数的 百分比引导性慧理 智管26新建公共建筑用能分类分项计量安装率100%实施用能分项计量的新建公共建筑面积占城区新建公共建筑总面积的比 例约束性27碳排放信息智能

11、管理系统1项设置碳排放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城区内的民用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各类能 源的总体消耗量及碳排放数据进行监测、统计、管理,为降低实现难度可在采用现有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中增加碳排放统计模块的方式引导性碳汇28地面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占比70%地面乔灌木垂直投影面积占地面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的百分比引导性29开放空间遮阴率50%遮阴措施投影面积占开放空间总面积的百分比引导性备注:1、混合街坊是指同时拥有两种及以上功能的街坊,区域功能主要包括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居住等。2、公共设施用能设备主要指城区中的市政工程设施(道路、桥梁、污水处理、路灯等)、园林绿化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公用消防设

12、施等所需要的动力供冷、 供热、照明、化学处理等设备。3建设要点3.1 规划引导与管控优化空间布局。将低碳理念贯穿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 性详细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倡导产城融合,推行紧凑型空间布局,鼓励以公 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开发模式,鼓励地块进行低高度、高强度开发,严格限 制超高层建筑建设,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倡导建设“岛式商业街区统筹己 建区域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合理配置居住、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等各类用地,科学布局基础设施,保 证公共空间、交通空间等外部环境与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实体的有机组织, 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推行“15分钟生活圈”,强化不同功能空间

13、的联通性和共享性。打造宜居、 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结合居民生活路径对服务设施混合布局, 合理布局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就业人群提供 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加强低碳论证。根据审核通过的绿色低碳城区实施方案,对已有土地利用规 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开展低碳论证,对上述规划进行完善和 补充,并将建筑、交通、能源、水资源、公共配套设施等各项低碳建设指标纳入 规划。对新开发城区建设方案开展低碳专项评审。强化土地出让环节的低碳准入要求。绿色低碳城区在土地出让条件中应将主 要低碳建设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纳入控规指标体系,进入“

14、一书两证” (城市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强化土地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审批流程。强化项目审批环节的低碳管控要求,将绿色低碳城区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要求 纳入政府项目管理工作,对绿色低碳城区内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 程开展低碳评估。强化开发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覆盖一、二级开发和分领域规划设计管控机 制。绿色低碳城区开发主体应按照低碳理念和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要求,进行项目 规划和设计。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包 括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落实情况。3.2 绿色建筑建设单位应从设计、选材、施工全过程严格落实绿色低碳城区的绿色建筑比 重和标准要求。在进行项目设计发包时,应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绿色建筑指标、绿 色建筑级别、低碳技术应用要求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运营管理要求。加强对项 目设计图纸的低碳审查,支持进行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认证。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5-2021,逐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应用。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 原则,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目标,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合理确定技术策 略。推广被动式建筑,优先采用外遮阳、节能门窗、围护结构保温等被动式措施, 降低建筑空调、照明需求,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