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611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市农业农村重点改革工作汇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农业农村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2021年改革有为有位2021年,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小组在市委深改委、市委改革办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全国有影响。全市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国家级、省级验收,麻城市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湖北仅2个)。全国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现场培训会在我市召开。荣获全国渔政执法亮剑行动先进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个“国字号”荣誉称号。二是省级有名次。2021年,农业农村领域多项改革工作在全省考评中既有位次,又有奖励。全市农业总产值与增

2、速均排全省第四位,是黄冈农业农村局历史上最好水平。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省粮食安全“优秀”等次。黄州区、团风县分别荣获全省村级债务化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奖励资金。我市农业十大重点产业链发展经验多次被省级报道,在全省大会上交流发言。三是全市有位置。在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书记张家胜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富有成效”。围绕“用土地托管解开“地谁来种、地怎么种”这一症结”,市供销社在全市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二、2022年开局有声有色一是成果丰硕。围绕农业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等重点改革项目,形成了黄冈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工作方案、黄冈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运行机制、重点农业产业链

3、“链长制”工作考核办法、黄冈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黄冈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引、关于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性改革成果。二是指标喜人。主要指标呈现“稳、好、快”的良好态势。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全市在田在园农作物500万亩,小麦、油菜病虫害防控面积达到282万亩;“菜篮子”供应充足,蔬菜、生猪、水产产量充足、品种丰富、供应有保障。农业经济指标好,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26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全省排位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位次。整体进度快,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净增22家,排查整改黄黄铁路沿线“脏乱差”等环境

4、问题137个,村级债务整体化解进度和目标化解进度提早实现双过半,获得省化债办肯定。三是成效显现。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425个,完成安全隐患农房整治4533栋。共审批宅基地建房711宗、面积145.219亩。已创建省级清廉村居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8个、县级示范点50个,268个清廉村居试点村建设全面启动。三、 下一步工作有章有法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要点项目发力,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立足职能职责持之以恒抓好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一是持之以恒做优重点。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这个重点项目,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全产业链拉动、科技驱动、企业带

5、动、品牌推动为方略,以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配置、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集群、壮大一批产业龙头、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我市农业由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全产业链拓展,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加快实现由农业产量大市向产业强市的跨越。二是持之以恒抓好要点。紧盯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方向,围绕市委深改委改革部署,以乡村振兴改革攻坚项目台账为指引和蓝图,坚持系统谋划和注重特色相结合,协同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推动农业农村改革项目竞相出彩。三是持之以恒抓出特色。以立足实际、服务大局为导向,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标准,以打造特色、形成典型为目标

6、,选取独创性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改革项目,培育、打造成改革项目促进资金支持项目和课题,力争做到全省有影响。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人民要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与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对于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上,着重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

7、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文件对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与产权制度三个重大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对于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重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以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体制为历史起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为主要特征;1978年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8、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两权分离和三权分置都建立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去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是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政策内涵可概括为: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稳定预期,放心流入土地,对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都是“定心丸,能够有效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稳步有序推进城乡融合,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尽管我国农

9、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不断下降,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但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土地制度变革和创新的绩效十分明显。在我国,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由农户拥有的承包权派生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让第三方分享其经营权;另一种是土地经营权不流转,农户将重要的田间作业环节托转给新的服务主体,即实践中的土地经营全托、半托形式,形成服务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两种方式都形成了新条件下土地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共享,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为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长期趋势看,服务的适度

10、规模经营产生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只有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服务的供给才更有可能降低成本、保障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为此,需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创造条件使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真正成为城市市民,为留在农业内部的从业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推进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创造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承包权的转让等都要尊重农民意愿,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把握好农户土地承包权转让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必须明确的

11、底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与土地制度创新相伴生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持续增加,既是土地制度创新的结果,也是农民内部分工分业的要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更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细致规划、长远布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更多聚焦于粮、猪等资源性农产品产出,既能保证最大产出,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一核心功能。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可以为成员提供专业服务、节省生产成本、拓宽

12、交易渠道、降低交易费用、增加成员收入,对于农民与市场、农村与城镇、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连接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凸显农业企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地位。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导向性作用,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四是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农民的纽带功能。在近年来新兴的托管、半托管等农业服务模式中,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满足了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导致的农业对经营性生产服务的需要,也为现阶段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要根据发展环境与需求,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具有创

13、新性、可持续性的组织经营形式,寻求主体之间的联合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在整体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各经营主体的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在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从业者的人力资本。应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情怀。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从业者具有乡土情怀,真正喜欢农业、热爱农村;摆正心态,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成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有工匠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无论从事资源性农产品生产

14、,还是开创新产业、新业态,都要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品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这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有创新意识。无论促进传统农业向高端发展,还是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如农业观光旅游休闲、民宿产业、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等,都需要增强创新意识。特别是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很多新职业涌现出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空间。四是有社会责任感。应着力培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带头人,鼓励他们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增强社会责任感,带动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群众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

15、,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改革任务,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要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应坚持以下几个结合: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强化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利于更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进而形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与新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