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65861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民无仰,则君无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凶饥存乎国,人君加鼎食五分之三,此告不足之至也。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饥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更?之君

2、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节选自墨子七患)材料二: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

3、务民于农桑,簿赋效,广畜积,以实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哲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陵屋翱基主或氐聂去基幺越惑去您娓递最髅觉泡。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列;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窠标号涂黑。此令臣轻A背其主B而民易C去D其乡E盗贼有所F劝G亡H逃者I得轻资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4、正确的一项是()A.彻,指撤掉,不再使用;与“翼日进宰”的“翼”都是通假字。B.百里,此处强调国土狭小,与现代汉语中“有百里之远”的“百里”意思不同。C.牧,会意字,意为扬鞭赶牛羊,表示放牧,后也多指君主统治天下民众。D.利,意思是善于,与劝学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利”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禹时有七年的大水灾,商汤时有五年旱灾,但他们的百姓在荒年里没有挨饿受冻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按时生产,储备充足;生活非常节俭。B.粮食是国家的宝物;武器是国家的利爪;城池是守卫国家的屏障,三者都是保护国家的工具。只要拥有这三者,国家就不会陷入战乱。C.在缺

5、衣少食、难以生存的情况下,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也无法阻止老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所以明君要特别重视农业生产。D.金银珠玉这些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非生活必需品,但因为携带方便而且价格高昂,即使周游全国也不会有饥寒之患。13 .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译文:(2)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14 .两则材料的主旨大致相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EG11 .D12 .B13 .(1)即使前世的圣王,岂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水旱之灾不至呢!(2)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

6、短时间内可以成事。14 .材料一认为要按时生产、储备充足;生活要节俭。材料二认为要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贮备大量的粮食。【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轻”修饰“背”,是“背”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轻背”的宾语为“其主”,所以应在“主”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易”修饰“去”,是“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去”的宾语为“其乡”,所以应在“乡”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盗贼”的谓语为“有二宾语为“所劝”,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劝”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应在BEG处

7、断开。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彻,通“撤”,撤掉/翼,通“翌”,第二天;句意:国君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第二天进献给县令。B.正确。强调国土狭小/一百里,谓距离远:句意: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所灭。/有一百里之远。C.正确。D.“意思相同”错误。善于/使快,走得快;句意: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故选D。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只要拥有这三者,国家就不会陷入战乱”错误。由原文“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可知,粮食、兵器、城郭是维持国家的工具,但是并不是说拥

8、有这三者,国家就不会陷入战乱。故选B。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即使;“岂”,怎么;“收”,丰收。(2)“生于地”“长于时”,介词结构后置句,在地里生长,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聚”,收获;“非可一日成也”,判断句,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成事。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由原文“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可知,所以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田地不能不尽力耕作,财用不可不节约使用。由原文“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可知,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所灭,这是为何呢?是因

9、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所以材料一认为要按时生产、储备充足;生活要节俭。由原文“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縻,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可知,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所以材料二认为要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贮备大量的粮食。【参考译文】材料一:五谷是人民所仰赖以生活的东西,也是国君用以养活自己和民众的。所以如果人民失去仰赖,国君也就没有供养;人民一旦没有吃的,就不可使役了。所以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田地不能不尽力耕作,财用不可不节约使用。所以一个国家遇到凶饥,国君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这都是告诉国家已十分困

10、乏了。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年。即使前世的圣王,岂能使五谷永远丰收,水旱之灾不至呢!但(他们那时)却从无受冻挨饿之民,这是为何呢?这时因为他们努力按农时耕种而自奉俭朴。夏书说“禹时有七年水灾”,殷书说“汤时有五年旱灾”,那时遭受的凶荒够大的了,然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这是何故呢?因为他们生产的财用多,而使用很节俭。所以,粮仓中没有预备粮,就不能防备凶年饥荒;兵库中没有武器,即使自己有义也不能去讨伐无义;内外城池若不完备,不可以自行防守。桀和纣虽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都被方圆百里的小国之君所灭,这是为何呢?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所以防备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粮食是国家

11、的宝物,兵器是国家爪牙,城郭是用来自我守卫的:这三者是维持国家的工具。周书说:“国家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可能成其为这一君主的国家了;家庭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子女就不能做这一家的子女了。”这就叫做“国备”(国家的根本贮备)。材料二: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

12、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是君主使用它们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不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