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卫州吁弑桓公而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卫州吁弑桓公而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卫州吁弑桓公而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喈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涉,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宋荡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日:“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
2、许之。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分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葬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I等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甚禾而还。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于。石子曰:“王觐为可。”日:“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喈使告于陈日:“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
3、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曙使其宰猬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曙,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节选自春秋左氏传)【注】石错:卫国大夫。羽父:鲁国公子翠的字。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的字母位置。公辞之A羽父B请以师会之C公D弗许,固请而行E诸侯F之师败郑徒兵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与交游,交好,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游”意思相同。B.修,整治,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与屈原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
4、“修”意思相同。C.公,指鲁隐公。因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鲁及诸侯国的事件,故常用“公”代鲁君。D.子,飞代对男子的尊称,常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孔子等。文中是对石错的尊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就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B.石错劝卫庄公应以道义去教育州吁,而不要过分宠爱他,并禁止儿子与他交往,都没效果,就告老回家。C.州吁即位后期望与宋、陈、蔡一道攻打郑国,以此报先君之仇,同时求得诸侯的尊崇,在百姓中树立威信。D.石稽设计让州吁去朝见陈桓公,借此机会让陈国除掉州吁。陈国抓住州吁和石厚
5、后让卫国派人处置他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译文:(2)石曙,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译文:14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从这段史传中得到哪些启示?请从不同的身份角度作简要概括。【答案】10. ACE11. B12. A13. (1)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吧!(2)石曙是个忠臣,憎恨卫州吁,而石厚结交他,(就连同杀掉石厚)。大义灭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14. 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议,慎重交友;作为国君,应致力
6、于美德,以德和民;作为臣子,应忠君爱国。【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公辞之”,主谓结构完整,A处断开。“羽父请以师会之“,主谓结构完整,“羽父”做“请以师会之”的主语,C处断开。“固请而行”的主语是羽父,其后要断开;“诸侯之师败郑徒兵”是这次战争的结果,要与前句断开,所以在E处断开。故选ACE。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游”:与交游,交好。句意:石曙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游”:与交游,交好。句意:秦朝时项伯和我交
7、好,他杀了人,是我救了他。B.“意思相同”错误。“修”:整治,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句意: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修”:美好的,卓越的。句意:再加上卓越的才能。C.正确。D.正确。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错误,原文“美而无子”是“美貌而没有生儿子”的意思;“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错误,原文“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可知,是卫国人先创作了硕人,再“庄姜以为己子“,先后顺序有误。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祸是务去”,宾语前置句,“务去祸”;
8、“务”,致力于;“去”,去除;“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2) “石曙,纯臣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恶”,憎恨;“其”,大概;“是之谓”,宾语前置句,“谓是”。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曙谏日: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可知,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讨厌州吁。大夫石靖劝庄公说:“下臣听说喜爱儿子,要教导他做人的正当道理,不要使他走入邪路。”可知,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由“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可知,石曙的
9、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石喈禁止他,不听。卫桓公即位,石硝就告老辞官了。由此可知,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议,慎重交友。由“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葬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普1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可知,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在这
10、种情况下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由此可知,作为国君应致力于美德,以德和民。由“君子曰:石靖,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可知,君子说;“石曙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由此可知,作为臣子,应忠君爱国。【参考译文】卫庄公所娶的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美貌而没有生儿子,就是卫国人作硕人诗赞美的那个人。(她的妹妹)戴妫与庄公生下桓公,庄姜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受到宠爱又喜欢武事。庄公不管束他,庄姜却很讨厌他。石曙劝谏庄公说:“我听说爱自己的儿子,
11、就用正确的礼仪规矩来教导,不让他走入邪道。如果准备立州吁为太子,那就定下来;如果没有决定立他为太子,这样做就会成为酿成祸乱的阶梯。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吧!”庄公不听从石曙的劝谏。石曙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石曙禁止他,但办不到。桓公即位,石曙就告老退休。四年春季,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当宋荡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人想送他回国。等到州吁立为国君,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以此对诸侯讨好,安定国内人心。他派人告诉宋国说:“君王如果进攻郑国,除去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敝邑出兵,和陈、蔡两国一道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所以
12、宋荡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进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去。鲁隐公向众仲询问说:“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群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秋季,诸侯再次进攻郑国。宋荡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
13、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州吁不能使他的百姓安定。石厚向石喈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曙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靖说:“陈桓公正受周天子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了陈国。石喈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年纪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对付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个人抓住,而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处理。九月,卫国人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曙派他的管家猜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君子说:“石曙真是个忠臣。讨厌州吁,同时加上儿子石厚。大义灭亲就是这样的情况吧!”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十二月,卫宣公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