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之《月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五首之《月夜》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杜甫诗五首之月夜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杜甫诗五首之月夜一一走近忧国忧民的“情圣”杜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版本】粤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其人;能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主旨。2.过程和方法: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由点带面,学习分析问题,评价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时局动荡中思念家人,忧国忧民、渴望和平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值点】疏通字词,品读诗歌,感受作者在时局动荡中思念家人,忧国忧民、渴望和平的家国情怀。【教学难点】学习从对方设想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质疑探究;讨论法;联系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激兴导入1、激兴导
2、入设置疑问:杜甫“情圣”的外号是梁启超为他取的。但是估计,杜甫的夫人杨氏有话要说:“我嫁的是一个假诗人”,为什么?2、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之乱后,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入蜀后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240余首。公元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
3、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诗歌背景: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那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邮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杜甫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二、对照注解,试读试背1、注释邮州:现陕西省富县。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邮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云鬟:妇女的鬓发。清辉:指月光。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虚幌:薄而透明的纱维。倚虚晃,指倚窗望月。2、试读指导古诗重视
4、炼字,尤其是谓语,请你为这些动词谓语,补上主语(谁)月夜今夜解州月,闺中(谁)只独看。(谁)遥怜小儿女,未解(谁)忆长安。(谁)云鬟湿,清辉(谁)玉臂寒。何时(谁)倚虚幌,双照(谁)泪痕千.三、搭读文本,请你批判1、以下增加的这些字词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月夜今夜邮州月(皎洁)(隔空)遥怜小儿女,(遥知)香雾云鬟湿,何时(重逢)倚虚幌,闺中(老妻)只独看。未解(忧心)忆长安。(岂堪)清辉玉臂寒。双照(梦寐)泪痕干。2、先人评价:诗的构思“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问题设置:哪些字词体现了“恋婉微至,精丽绝伦”?
5、前二联:今夜漉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独看:包括往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安史之乱以前,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忆”:充满了辛酸,交织者忧虑与惊恐。往日:妻子同看邮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妻子“独看”邮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后二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四、研读理解,请
6、你评价1、先人评价:诗的构思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问题设置:请结合本诗解释这种说法。(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书面表达)示例: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这首诗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虚实相生,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小结:艺术特色1、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人离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
7、爱己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体,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2、炼字精准。一二联中“怜、“忆”、与“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看,意味深厚。明月每月可见,特写“今夜”又是“独着”,可以想见往日“同看”和将来“同看”的情景。往日与妻子同看明月,尽管百感交集,但毕竟二人团聚,如今妻子“独看”,儿女们又不能分忧,一个“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至深。3、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虚实结合,情景相生。五、延伸阅读,代写回信请大家阅读延伸阅读的材料一一杜甫的太太一一我嫁的是一个假诗人,结合诗歌月夜,代杜甫的妻子杨夫人给杜甫写几句话,作为回复。阅读小结:从公元741年,杜甫30
8、岁脱单成婚,娶了小他11岁(还有说法是21岁)妻子杨氏,到公元770年,杜甫59岁去世,还是杨氏陪伴在其旁,不离不弃。杨氏对他是伴侣,是知音。最后,杨氏活到了49岁。可以说杜甫对不起她,杜甫一生未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难怪临死前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也可以说杜甫没有辜负她的妻子,他们二三十年结发夫妻,是唐代诗人里边最伉俪情深的一对,杜甫没有蓄妓,没有纳妾,连花边新闻都没有。而且1400多首诗歌处处留下了妻子的身影。梁启超为其取了外号“情圣”。家国情怀一走近忧田忧民的“情圣”杜甫月夜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写夫妻离异之情,与亲人离散之苦,但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家国情怀一始终贯穿在“诗圣”“情圣”杜甫的诸多诗作中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吗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六、读写结合,布置作业撰写读后感:读月夜忧国忧民的“情圣”杜甫延伸资料:杜甫的太太一一我嫁的是一个假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