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猩红热(scar1etfever)是由A组B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咽部黏膜炎性变、病原菌红疹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皮疹,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片状脱屑,少数患者恢复期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儿童发病率高,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病前有猩红热患者接触史。2 .临床表现潜伏期17d(平均23d)。临床可有以下几种类型。(1)普通型:起病急,发热、畏寒,有寒战,体温多在39左右。可伴头痛、头晕,小儿多有恶心和呕吐。同时出现咽痛,咽部及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扁桃体腺窝处可有点片状脓性分泌物,甚至可呈大片假膜状。
2、舌被白苔,乳头红肿并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d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然突起称为杨梅舌。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患者发热后多在第2日出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很快扩展到躯干及四肢。在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基础上,散布着与毛囊一致的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充血性丘疹,压之褪色,去压后又复现。皮疹多为斑疹,也可稍隆起成丘疹,因与毛囊一致,故称“鸡皮样”疹。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并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称帕氏线。面部潮红,可有少量皮疹,口周苍白圈。48h内出疹达高峰,然后依出疹时间顺序23d内消退,1周后呈片状脱皮。脱皮可持续12周。(2)脓毒型猩红热:高热40。C以上,咽部和扁
3、桃体明显充血和水肿,可有溃疡形成,常形成大片脓性假膜。病原菌侵犯附近组织引起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及颈部软组织炎,可出现败血症休克。(3)中毒型猩红热:本型患者毒血症症状明显,高热达40。C以上,并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皮疹多为出血性皮疹,可很快出现血压下降及中毒性休克,休克发生后皮疹褪色或隐约可见。(4)外科型及产科型猩红热:细菌经损伤的皮肤或产道侵入,故无咽峡炎表现。皮疹首先出现于伤口附近,然后向他处扩展,病情大多较轻。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有中毒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在前驱期减少或消失,出疹后增高。90%以上咽拭子培养,血液和脓液培养可
4、分离出溶血性链球菌。4 .鉴别诊断注意与麻疹、风疹、药物疹鉴别。【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适当补充维生素Bi、维生素C。高热、头痛、烦躁不安者,物理降温或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退热镇静药物。咽痛者可给予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含漱。中毒症状重者给予补液,可用泼尼松。2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成人每次80万U,23次d,肌注,连用57d。脓毒型患者加大剂量至800万2000万Ud,分23次静滴,小儿每日20万30万Ukg,分23次静滴,连用IOdo重症者1800万Ud,小儿20万30万U/kg,疗程至少IOdo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头泡菌素、利福平等。3 .并发症治疗中毒型伴有休克者按中毒性休克的抢救原则,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吸氧、输血等处理。4 .中药治疗选用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蒲公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