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疾病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疾病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登革热疾病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疫苗和药物可以预防。传播途径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群普遍易感,被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后314天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临床表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
2、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预防登革热措施目前是登革热流行高发季节。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保持室内清洁,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可使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睡觉时放好蚊帐。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如果过去两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当出现突起发热,同时伴有登革热的上述症状时,应考虑有感染登革热可能。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可能得登革热,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