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结构部分设计说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1、建设方提供的变电站相关设计资料;12、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批复文件。13、其它相关资料。1.2工程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1.2.1 工程范围本项目为I1OkV变电站配套I1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共包含通道项目3段:成新蒲南侧-高新大道(滨江路)段(KA)、双江变电站-银河路(正通路)段(KB)、黄水变电站银河路(涧槽南街)段(KC)等,各段通道采用不同的桩号代号(KA、KB、KO进行设计。根据电力部门的建设需求,本次设计通道规模包含3x4排12孔200排管、44排16孔200排管、BH=1.6m2.0m电力隧道、BH=1.4m1.4m不可开启电缆沟等4种类型(B:净宽,H:净高)。各段
2、通道规模大致情况如下表:序号通道走向通道规模线路总长度(m)设计桩号代号1成新蒲南侧-高新大道(滨河路)4X4排16孔200排管,BH=1.6m2.0m2165KA2双江变电站-银河路(正通路)3X4排12孔6200排管,BH=1.4m1.4m不可开启电缆沟865KB3黄水变电站-银河路(涧槽南街)BH=1.6m2.0m1948KC无明挖开槽条件施工的44排16孔200排管,采用d1500圆管顶管或暗挖BXH=16mx2.0m电力隧道;无明挖开槽条件施工的3x4排12孔200排管,I1OkV变电站配套I1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结构部分设计说明1概述1.1主要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
3、;2、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设计红线图;3、本工程1:500带状地形图:4、本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资料:5、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6、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沿线区域控规、专规资料;7、本项目可研报告及批复意见;8、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轨道交通相关设计及规划资料(电子版);9、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防洪规划资料(电子版);10、建设方提供的片区道路及用地竖向规划(电子版);2.3 河流水文通过现场踏勘调查,沿拟建电力通道走向附近有地表水流经过,在滨河路段与白河呈自北向南近平行走向,河流宽约IOm,流速约0.6ms,沿线地表水流多已受到人为改造,流量以及洪水位等均己受到人为控制。间槽南街段,局部位置穿越既有宽约1-1
4、.5m,深度约0.5m,流速约0.5ms的自然沟渠。2.4 地形地貌场地为第四系三级阶地(台地地貌),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地段地表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多已被人工改造。涧槽南街及金双路段地面高程484488m,正通路段地面高程493496m,沿滨河路及白河西侧段地面高程502509m2.5 地质构造成都平原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位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那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市区一带至今尚无强震记录,仅受周边50
5、100km以外的远震影响,其影响烈度不过6度左右。1933年迭溪7.5级极震,1958年北川6.2级强震,1967年双流籍田5.5级中强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极震,1971年新都3.4级弱震以及2008年汶川8.0级极震均未对市区造成破坏性地震灾害。两千多年来,成都城址从未变迁,地壳稳定性良好。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20km,距龙门山隆褶带50km。历史上于2008年5月12口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场区内建筑、成都市区未造成破坏。场地距离周边构造及断层距离较远,对工程影响较小。则采用d1200圆管顶管。1.2.2主要设计内容本工程为电缆通道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通道主体结
6、构及配套附属设施,根据设计合同,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含电缆通道总体及工艺、结构、电气、通风、排水、临时交通组织设计等专业,设计成果共6分册。3米以上深基坑、施工降水等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方另行委托设计。通道内高压电缆(含支架)、消防配套设施等,由供电部门自行设计、实施。2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2.1 地理位置本段拟建电力通道工程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街道、九江街道,滨河路段线路主要沿滨河路至成新蒲快速路、正通路段线路主要沿正通路至银河路六段、间槽南街段线路主要沿黄水变电站至银河路敷设,沿线穿越较宽的道路有柑通路、新华大道、高新大道、滨江路、间槽南街、银河路等,交通较为便利2.2 气
7、象特征成都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2。(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一5.9:多年平均降雨量947.0mm,年降雨日104天,最大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n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2含砂质卵石(Q1+2fg1+aD:杂色,中密,湿.饱和,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砂质,卵石含量约占50-60%,砂质含量约40
8、-50%。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径一般5cmIoCm,个别大于20cm,岩芯采取率约90%。层厚3.26.9m.3含砂质卵石(Q1+2fg1+a1):杂色,密实,湿-饱和,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砂质,卵石含量约占50-60%,砂质含量约40-50%。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径一般5cm10cm,个别大于20cm,岩芯采取率92%-95%。层厚2.98.7m0本次钻探未揭穿该层。2.7 地下水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以及现场钻孔揭示,场地地下水很发育。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砂、卵
9、石层的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其中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为第四系砂、卵石层的孔隙潜水。2.8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C.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拟建工程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均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类,对应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045s02.9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根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有关规定,拟建工程属于对场地抗震一般地
10、场区地表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D覆盖,周边地区分布第四系中更新统(Q1+2fg1+a1)冰水沉积、冲积层之稍密密实卵石等,局部夹粉细砂及中砂透镜体。岩土分层依据如下:1)不同的岩、土类别。如卵石土、粘性土、风化岩层等。2)岩土不同的成因时代和成因类型。如全新统冲积层,上更新统及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等。3)岩土不同的状态。如硬塑、软塑的粘性土,中密、密实的卵石土等。按上述分层依据,对本段主要岩土层分层及其特征详细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1)杂填土(Q4m1):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砖块、卵石、建渣等,局部夹少量植物根系。建渣
11、、卵石等粒径约5-10cm,部分大于20cm,含量约30-40%,粉质黏土含量约60-70%o,厚度不等。该层土均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层厚3.15.7m0(2)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Q2fg1+a1)中砂-粗砂(Q1+2fg1+a1):灰褐色、灰黑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和其它黑色矿物,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卵石层中,层厚2.33.6m,岩芯采取率90%-95%。主要分布在BZK9、BZK10、CZK27、CZK28o1含砂质卵石(Q1+2fg1+aD:杂色,稍密,湿-饱和,成分以卵石为主,含较多砂质,卵
12、石含量约占5060%,砂质含量约40.50%。卵石成分以砂岩、岩浆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好,粒径一般5cm10cm,个别大于20cm,岩芯采取率约85%。层厚1.74m岩土名称圉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围岩级别含砂质卵石(中密)含砂质卵石(密实)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陷)或塌至地表2.11主要结论1、本工程场地无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地层较为稳定,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2、拟建工程地基土稳定性较好,基础所在岩土层在设计纵剖面上有一定变化,但总体分布较均匀。3、工程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3、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o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为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4、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在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5、线路局部分布有沟渠,沟渠位置为暗挖,需注意地下水对暗挖的影响。以上内容摘自地勘报告,具体详见勘察报告。3设计采用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指标3.1 设计采用规范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结构可
14、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4、工程结构可靠性统一设计标准GB50153-2008段。3.2 0围岩分级3.2.1 1隆道S1岩基本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附录C,岩土体围岩级别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形态及完整状态、开挖后的稳定状态来进行确定。I1OKV双江变电站配套I1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隧道岩土层围岩基本分级如下表。各岩土层围岩基本分级一览表地层代号岩土名称围岩结构形态及完整状态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隧道围岩分敲杂填土潮湿松散围岩极易坍塌变形,白稳性差VI中砂.粗砂潮湿松散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扰动后易发生涌砂,自稳性极差VI1含砂质卵石(稍密)松散结构用岩易坍塌,处理
15、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穗性差V2含砂灰卵石(中密)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恻壁经常出现小坍塌,白稳性差V3含砂质卵石(密实)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例壁经常出现小坍塌,自稳性差V3.2.2 2隧道国岩综合分级隧道围岩综合分级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附录C的规定。根据隧道埋深、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以拱顶、边墙、隧底岩土层的稳定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判定。隧道洞身以稍密密实的卵石为主,隧道围岩分级以V级为主。地下水发育段修正降一级。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如下表。隧道围岩综合分级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圉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B1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国岩级别杂填土砂屋松散填土、饱和砂土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起涌出,浅埋时易塌至地表VI含砂质卵石(稍密)梢定及以上的卵彳i士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时会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