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721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1 .胸腺解剖:胸腺由第3和第4咽囊发育而成,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逐渐下降至胸骨后;胸腺位于前上纵隔,向上至甲状腺的下缘,向下至第四肋软骨;胸腺由左右两个叶组成,右叶稍大,两叶由中线处的疏松结缔组织连接;为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主要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长激素;功能: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2 .胸腺血供:胸腺的血供来自其附近动脉的分支,有三个明确的主要来源:胸腺上动脉(最常起源于甲状腺下动脉)、胸腺外侧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胸腺后动脉(是头臂干和主动脉的直接分支);胸腺的静脉引流系统与它的动脉供应并不平行:胸腺后静脉汇入附近的头

2、臂静脉;胸腺上静脉汇入甲状腺下静脉(50%),或上腔静脉、胸廓内静脉。3 .胸腺大小变化:出生时约重1375克,青春期时约重35-45克,青春期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其重量在25岁时下降至25克,60岁时进一步下降到不足15克,在70岁时平均下降到6克。4 .婴幼儿胸腺:在出生或接近出生时,占总体重百分比最大;胸腺影是儿童胸片中最常见的影像表现,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帆船症、波浪征是识别胸腺的重要征象。5 .胸腺瘤概述: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多见于40-60岁,20岁以下少见,儿童罕见,无性别差异;病因不明,可能与胸腺皮髓分化成熟停滞有关;主要症状多为胸痛、胸闷、咳

3、嗽、气短;常伴有副肿瘤综合征,以重症肌无力(MG)较为常见,约30%的胸腺瘤患者合并MG;少数可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胸腺瘤分类J表11 胸腺瘤分类演变Bemat/砌1961 年aLevilU1978 年 bMarino1985 年WH网1999 年 dMQlkr-lktmclin!修 1999 年 ewm只2W4年2004 年 fITMKPam笔WH(N2015 年校形细胞型良性真服错MSA型皮旗型Afl胸腺病(高分化)AS A型包括非典型良性病朦卷混合熨ABS混合型AB型胸腺0(高分化)ABfiAB S3富于淋巴细奥型良性病版窃髓质量B1SI豺质型BI

4、S胸腺翎(高分化)BlflBIS淋巴上皮细胞型良性我腺制皮质为主则B2低分化上皮细胞5!病腺宿(高分化)B2S的蟹店于上皮5!感性驹腺病(四)分化良好的狗耿感B3分化良好的胸腺癌B3fi非典型性脚眼图B3S小里WM恶性篇朦都吸)脚MC型胸腺癌胸喉癌驹腺癌翔婢A,根据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及上皮细身形状分类.而不是储后相关性;B:有包腴者为良性.具有侵袭性者为惠性按组织起源划分,D:拉细版形态与分化加支区别;E:帙W细腿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来分类;F:按期胸腺锚与正常胸腺皮够质的形态相似性及免发表型和似租戈,基于组织起源和功能分类,左蚪各栏均为曾用名互有交叉重叠越靠右的.命名越新。作为病理诊

5、即名词.6的术语不再推荐继续使用。7. WHO胸腺肿瘤分类1WHO2015新版分类与WH02004旧版分类的对比L增加新的肿瘤分型增加2 .细化各亚型的诊断标准日3 .增加肿瘤间的鉴别诊断4 .增加各亚型肿瘤的细胞学诊断1 .废弃混合性胸腺瘤名称废弃节型胸腺瘤、微小胸腺瘤以外,其他所有胸腺瘤直接2 .纠正胸腺瘤良性肿瘤的观点,除伴有淋巴间质的微结归入恶性肿瘤范畴. WHO胸腺肿瘤分类(2015)类型按其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而分类,以上皮细胞为主的胸腺瘤预后最差。梭形/卵圆形细胞、缺乏核异型,核分裂活性低(4个/2mm ),缺乏或仅有A型极少量的TDT阳性T淋巴细胞非典型A型A型胸腺瘤伴有一

6、定程度的异型性AB型同时具有类似A型胸腺瘤的梭形细胞成分和类似B型胸腺瘤的富于淋巴细胞成分B1型高密度的未成熟T淋巴细胞,及散在分布的肿瘤性上皮细胞B2型介于B1和B3之间以片、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为主,上皮细胞轻中度异型,混杂有少量非肿瘤B3生性未成熟T淋巴细胞胸腺癌高度异型的上皮、明显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及缺乏TD邛日性T淋巴细胞1阵生存率:A、AB、B1S几乎为100% , B3型约为30% ; A、B1型胸腺痛术后直发率低,而B2型、B3型胸腺痛术后豆发率和转移率较高9 .胸腺瘤Masaoka-Koga分期系统(临床病理分期)J治疗原则分期特征IIlalib有完整包膜镜下包膜侵犯肉眼可见肿瘤

7、侵犯临近脂肪完全手术切除完全手术切除,若不能完全切除,可行辅助术后放疗TTT肿瘤侵犯邻近结构(如心包、111大血管和肺组织等)IVa胸膜/心包播散新辅助化疗+完全手术切除,若不能完全切除,可行辅助术后放疗IVb经淋巴道/血性转移姑息性化疗临床上分为非侵袭性(I、n期)与侵袭性胸腺瘤(III W期),A型和AB型临床上通常为I期10 .胸腺瘤定位:提示位于纵隔内:病灶无支气管充气征病灶与肺交界面;纵隔线中断;病灶与纵隔的交角为钝角病灶最大层面q心位于纵隔;提示位于肺内:毛刺征;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或支气管截断;病灶与纵隔的交角为锐角 病灶最大层面中心位于肺内。11 .胸腺瘤影像学表现:常偏侧生长

8、,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肿块大小与胸腺瘤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肿块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密度: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较大或侵袭性的肿瘤)可出现小片状低密度区,B2或B3型更容易出现囊变、坏死;约30%CT增强后见低密度的线样纤维间隔;罕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血行转移。常见的影像征象见征象WHO 病、大小分叶实质内钙化囊变/坏死低密度纤维分隔侵犯纵隔脂肪(突破包膜)胸膜种植/胸水A型较小无无少见无无无AB型一常见可有少见最常出现无无B1型常见可有少量少见可有无B2型几乎有可有较明显无有易出现B3型较大几乎有可有较明显无有常见12.A型:边缘清晰,无分叶,密度均匀,包膜钙化常见,实质钙化

9、少见,体积较其他类型小(体积巨大可基本排除A型)。13.AB型:最常见或次常见的胸腺瘤,边缘清晰,与心包之间见清晰的脂肪间隙,分叶较常见,实质内出现钙化提示 至少为AB型,胸腺瘤中最常出现低;密度纤维分隔,明显分隔提示AB型,A型与AB型较少囊变;不伴有胸膜 种植结节及胸腔积液。14. B1型:B1型及以上重症肌无力常见,处于AB型与B2型过度类型,病变内可见分隔,缺乏AB型那样广泛而显著的分隔,可伴钙化和少量囊变,很少伴胸腔积液,可侵犯纵隔脂肪,罕见胸膜种植结节。15.B2型:和AB型同为最常见类型,与重症肌无力显著相关,几乎均可见分叶,内几乎无明显分隔,可见较大范围囊变及低密度区,易出现纵

10、隔胸膜蔓延及胸膜转移,可见胸水。16.B3型:最常见的症状为重症肌无力,通常无包膜,几乎无分隔,易出现纵隔胸膜蔓延及胸膜转移,心包内侵犯只见于B3型和胸腺癌,侵犯纵隔血管、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7.提示侵袭性的CT征象:边界不清、分叶状;侵犯胸膜时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侵犯肺时瘤肺界面有毛刺影;侵犯心包时心包积液;心包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心包广泛增厚或呈结节状增厚;胸膜种植;大血管受侵时表现心脏大血管被挤压、推移或包绕。1,胸腺增生概念:胸腺通常在40岁左右完全退化,被脂肪组织替代;胸腺增生见于:年轻患者新发胸腺体积增大/40岁以上胸腺区出现软组织;包括真正的胸腺增生(真性胸腺增生)和胸腺髓质中淋巴生

11、发中心的增生(淋巴组织增生);真性胸腺增生:胸腺的体积及重量超过正常同龄人的上限,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正常。通常见于近期某些应激,如肿瘤放化疗、激素治疗后、烧伤后等,又称“胸腺反弹”;淋巴组织增生:指淋巴滤泡增多,伴或不伴有胸腺体积的增大。约60%-8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其与免疫介导的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状腺功能亢进。19 .胸腺增生影像表现:真性胸腺增生:胸腺弥漫性增大,仍维持正常形态,两缘对称,光滑不分叶;淋巴组织增生:可表现为正常的胸腺(45%)、弥漫性增大的胸腺(35%)或局灶性病变(20%) ; MRI:胸腺增生和正常胸腺在反相位图像上由于弥漫性脂肪浸润均表现

12、为信号弥漫性降低(有助于鉴别胸腺占位);核素及PET:很难鉴别胸腺增生和胸腺恶性占位;CT及常规MRI在诊断胸腺淋巴增生方面价值有限。20 .胸腺癌:组织病理学:B3型胸腺瘤一般含有少量的TDT阳性T淋巴细胞,而胸腺癌的间质含有大量炎性细胞;免疫组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CD5、CDII7、GLUT1 和 MUC1经常在胸腺癌阳性,而其他胸腺瘤很少阳性;少伴有重症肌无力;一般较大,轮廓多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多不均匀,内可见陈旧性出血、坏死及囊变,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侵犯邻近胸膜、心包及血管,引起胸膜及心包增厚,产生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特点与侵袭性胸腺瘤非常相似,而淋巴性及血源性转移几乎仅见于胸腺癌

13、。21.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上常将其分类为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的GCT (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畸胎瘤。22.前纵膈淋巴瘤:与侵袭性胸腺瘤不易鉴别,以下几个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发病年龄:淋巴瘤发病年龄为两极分布且以40岁以下者居多,而胸腺瘤患者多大于40岁;二者肿块均可巨大,淋巴瘤多以主动脉弓为中心向两侧对称性生长,上下分布;而胸腺瘤肿块中心多偏向于纵隔的某一侧;前纵隔淋巴瘤出现低密度坏死、囊变的几率较高,而钙化罕见;而胸腺瘤常见囊变、出血、坏死和钙化,因此治疗前出现钙化的肿块几乎可排除淋巴瘤;淋巴瘤常

14、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强幅度多V30HU;而胸腺瘤增强幅度多30HU;前纵隔淋巴瘤周围相邻的淋巴结常肿大,侵袭性胸腺瘤很少伴有相邻的淋巴结肿大;二者均可累及胸膜、胸壁、心包、心脏和大血管等结构,侵袭性胸腺瘤常见胸膜或心包结节或肿块样增厚,但淋巴瘤少见胸膜或心包结节或肿块样增厚,且更容易肺内侵犯,而胸腺瘤不易肺内侵犯。23.胸内甲状腺肿:分为先天性异位及胸骨后甲状腺肿,前者少见,后者系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上纵隔;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均可延伸至上纵隔: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炎;影像学诊断要点:向上与甲状腺相延续(含碘,70-80HU);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与甲状腺强化程度一致;有时可见局灶性囊变、钙化;伴淋巴结肿大、脏器受侵时,需考虑甲状腺癌。24.胸腺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胸腺囊肿起源于胚胎残余,可沿胸腺咽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