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领悟“三课” 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领悟“三课” 课程.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领悟三课”一课程课,指课业,就是教育内容;程,含有程度、程序、程限、进程的意思。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感情的和谐开展,而不是只片面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教师的教育治理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根底之上,要制定丰富而灵敏的教育方案,以合适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教师应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性因此的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教案,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表达知识的综合性,还要关注社会、科技开展的现实,完成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开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目前,关于课程
2、的定义繁多,各种课程定义都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第一种,认为课程即科目,是指列入教学方案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方案中的地位、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第二种,认为课程是目标、目的,有方案的教学活动。这种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第三种,认为课程是方案,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面临的一切经验的方案或方案。这种课程观的重点是如何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即预期的课程结果。第四种,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如认为课程是个别学习者在一项教育方案中获得的一切经验。这种课程观认为唯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学习到的课程。第五种,认为
3、课程是活动,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种课程观并不反对学科课程,只是考虑到学生在除了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中也能获得某些知识、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又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所无法包容和理解的。于是把这局部活动也纳入到课程含义之中。第六种,课程即社会改造。这种定义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这种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有用的知识、技能。该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各种课程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涉及了课程问题的某些本质,
4、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有其社会背景、认识论根底和方法论依据,而且,它们所指的课程并不是处于同一层次上。美国学者古德来德()认为,(1)理想的课程,这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许多人理解的课程就是着类课程。(3)领悟的课程,这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和解释不同,因此与正式课程之间会有肯定的距离。(4)运作的课程,这是指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观察和研究说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他们实际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肯定的差距。(5)经验的课程,这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由此可见,课程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决策者、编制者到教师、学生,经历了好几个转换,存在着不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