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724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马晓春莲花山花儿具有极强的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实用价值,在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国内外学者称为“西北之魂”、“西北百科全书”。2004年10月,康乐县莲花山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于“中国花儿保护基地”称号。2005年,莲花山花儿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作为甘肃省独有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如何融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舞台,这是我们必须研究,尽快解决的课题。一、莲花山花儿之源流。康乐县志载:唐太宗时,羌族、吐谷浑、吐蕃据洸西向狄道侵扰。玄宗开元后期到XX前期,唐王朝对河涅的羌、吐蕃采取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的战略,哥舒翰

2、威镇吐蕃,直驱阴山,赢得吐蕃不敢过临洸的安定局面。安史之乱直到北宋王韶大破木征,其间百余年为吐蕃所据。自唐、宋以来,莲花山地区为吐蕃民族聚居地,吐蕃民俗文化影响十分深厚。据此,吐蕃“踏歌”是花儿源头。莲花山地区的汉族群众中有一部分是历史上汉化了的吐番人,其民情、习俗部分延续了下来。在莲花山地区流行着丰富多彩的劳动号子,其中碾场号子在宋代吐蕃“踏歌”中孕育,在汉族“牛拉拉”等曲调中完善,在长期渐进演化过程中逐步成型,成为传唱在洸河中、上游地区,汉、藏、回、士等民族群众中的一种汉族山歌。二、莲花山花儿之特征。莲花山花儿会成形于元朝末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基本特征为:1.独特性。莲花山花儿会将优

3、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词丰富、音调古朴、唱曲独特,且莲花山唱山、礼佛这一习俗为全国独一无二,因而,具有独特性。2.群体性。莲花山花儿虽然可以一个人单独吟唱,但毕竟单调乏味,不成气候,只有在花儿会时,三五成群组成联唱,唱花儿摊子一个接一个,才能体现花儿会场面之宏大,因而,具有群体性。3.娱乐性。莲花山花儿不论谁唱,唱什么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娱乐。民俗学家柯杨称其为“诗与歌的狂欢节”。尤其在生产之余唱花儿、逛山场,成为莲花山群众忙里偷闲、解愁消乏的一种最简单、更快乐的事,因而,具有娱乐性。4,通俗性。莲花山花儿唱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

4、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唱曲简单易学,唱词为即兴创作,在花儿会上可以人人当演员、个个是作家,因而,具有通俗性。莲花山花儿曲调高亢细尖,有11种歌词,丰富多变。一段歌词,36句不等,用方言演唱,大量运用儿化音和方言土语,句句押韵,按韵脚数量分为“单套”“双套”和“三转腔”。歌词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夸张、联想、回环、对仗等修辞手法运用较多。演唱内容除流传经典之作外,一般在演唱中即兴编词,其内容以爱情和现实生活为主。演唱形式基本上都是由36人组成的两个班子,每个班子由“串班长”(花儿词作者)带领,采用参唱竞唱的方式,在花儿会场对唱,如:莲花山花儿醇香酒【莲花山令】油两碗,一碗油,莲花山花儿

5、醇香酒;香甜可口心中流,花儿把你的心甜透;好像把你魂儿勾,只想呀常坐没心走。康乐是甘肃的好地方【三闪令】哎哟康乐是甘肃的好地方,莲花山雄壮洗河水清亮,山川哈宽敞,这就是莲花山花儿的故乡,花儿哈甜香,也就是红军走过的(哎哟哎哟哎哟畸哟畸哟畸)地方,也就是红军走过的(哎哟哎哟哎哟骑哟骑哟崎)地方。三、莲花山花儿之流派。莲花山花儿传唱在北至康乐县、临沈县,XX渭源县、岷县,南至卓尼县,西至夏河县的广大地区。各地所唱调式基本相同,但因人文地理、民情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唱腔唱法又有差别,形成了不同歌唱流派。按地域民情分为:北路花儿、东路花儿、西路花儿,其中北路花儿是莲花山花儿的主旋律,也就是平常人们所

6、说的两莲叶儿调,传唱在临潭县的甘沟、羊沙以北,卓尼县康多及临潭县冶力关以东、康乐县五户、景古及临洗县西坪、玉井以南,渭源县关堡以西的广大地区。(莲花山令)属于双句单段体结构,这与大多数传统山歌大致相同。在演唱时先用一个较长的拖腔“哎”开头,先现音就是这首花儿的结束音。曲调比较单一,但在即兴演唱时随着词语的变化和演唱者的感情跌宕起伏,曲调时而辗转反侧,时而激昂慷慨,旋律抑扬顿挫。花儿中的起兴句与最后合唱的尾声“花呀,两莲叶儿”,在一曲完美的音乐组合中,显示了双乐句单段体山歌无穷的魅力。尾声与起腔时的衬句相呼应,扩充了莲花山花儿较单调的乐句,润饰着花儿的山乡色彩,使花儿的艺术个性显得更加突出。莲花

7、山花儿会之概况。“一年一趟莲花山,娃娃不引门不看,哪怕没有一分钱,也要出门欢两天”,这一民俗已有600多年。在周边60公里半径范围内大小78个花儿会中,莲花山花儿会为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朝山程序最健全,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康乐县、临沈县、渭源县、临潭县、卓尼县及相邻地区的数万歌手与游人,齐聚康乐县莲麓镇及莲花山游山唱花儿。初一上山敬香,初二在莲花山脚塘坊滩,初三在莲麓镇足古川村,初四在足古川村境内的冶木河永浪桥,初五在景古镇王家沟村的王家沟门,初六在紫松山,设摊唱花儿。莲花山花儿会,形式独特,分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经唐坊滩一一上山下山足古

8、川(第四天)王家沟门(第五天)一一紫松山(第六天),参加人数约18万人(次)。. 五、莲花山花儿之传承。仅康乐县境内的花儿会场就有12处,时间前后长达17天,参加人数28万人(次)。康乐县先后举办了农历五月五日戚家庵花儿会,五月二十六日枉子沟花儿会,六月初一至初三足古川花儿会、六月初四至初五王家沟门花儿会,三月二十八日、六月六紫松山花儿会,参加人数达12万人。莲花山花儿作为甘肃花儿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有丁如兰、景满堂、汪莲莲、文香莲等。莲麓镇柱子沟村农民苟进昌多年筹办汪子沟门花儿演唱会,著名花儿歌手汪莲莲组建莲花山花儿演唱交流中心,发现和培养一批花儿新歌手。康乐县文旅部门采用专家讲课、座谈会、

9、集中培训、演唱竞赛等形式,举办培训活动。集中对歌手创作,形体动作、演儿词作者)。选派重点花儿传承人参加者州文化部门举办花儿研讨会。198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研究会甘肃分会编著莲花山花儿选萃;1987年8月,宁夏日报刊发李世锋撰写的文章一朵从莲花山飞来的花;1988年10月,由魏泉鸣摄制电视片莲花山花儿会藏族采花节(中英文两版本),参与上海国际电视节展播,引起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及香港地区影视界极大关注。李林撰写的莲花山及其庙会佛事花儿会的由来获全省首届敦煌文艺奖;1989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兼音乐系教授赵茹兰撰写的莲花山花儿会:关于民歌演唱程式之研究(长篇学术论文)

10、,刊登于西北民族学院学报3期,对甘肃花儿学术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和指导。李林撰写的试谈:花儿的美学价值,获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民间文艺十年奖论文一等奖,莲花山花儿初探(丁作枢撰)获得甘肃省首届民间文艺十年奖论文二等奖;1990年6月,由赵茹兰(美)撰写、邓光瑜翻译的莲花山花儿会实地考察散记,刊登于河洲第2期“民间文学”栏目;1991年,魏泉鸣摄制的莲花山花儿会(民俗民艺录象片),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首届民俗民艺汇映大奖赛,获二等奖;1992年,省林业厅副厅长禹贵民邀请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中国表演艺术家协会主席张瑞芳和日0表情等方面具体指导,培训花儿骨干及“串班长”(花上海一家人剧组

11、部分演职人员来莲花山花儿会观光采风,拍摄了电视艺术片莲花山花儿会。对莲花山花儿作出突出贡献的有:省民研会主席曲子贞,出版花儿论集2本;柯扬教授撰写的花儿会一一甘肃民间诗与歌的狂欢节莲花山花儿程式论等论文,发表后将花儿介绍到国外;都慧民编著西北花儿学;魏泉鸣的艺术专著花儿新论中国花儿学史纲创建了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庄壮的莲花山“花儿”采风记记下了莲花山的背斗匠花儿音乐一章,成为花儿音乐中的精品;制作完成花儿宣传品莲花实景录莲花山花儿风情录传统音乐第十三届年会及第一届花儿国际艺术研讨会。枉子沟花儿会等碟盘。举办花儿演唱会,参加了中国2002年,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汪鸿明、丁作枢著),获全省第四届敦煌

12、文学一等奖;莲花山民俗莲花山花儿初探莲花山与花儿介绍之一、二(丁作枢著),花儿集萃(陇崖著),一年一趟莲花山你是花儿头一朵天籁(县文广局著),莲花山(县文化馆著)等书刊相继问世、出版发行。制作完成较多的优秀花儿歌手及有关莲花山花儿会民俗礼仪系列音响、资料多套。中外学者多次到莲花山采风,举办花儿研讨会,发表花儿论文近百篇,撰写和出版了一批搜集、研究花儿的理论文章和专著。2004年10月,在临夏州召开的“中国花儿之乡命名授牌大会仪式上,米兆仁、朱淑秀、线得生等12名歌手被省文艺家协会和州文联合命名为“优秀花儿歌手”。汪莲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关莲花山花儿的专集,论文、书刊

13、不断问世,其民俗价值和文学价值引起国内外民俗专家的重视。2013年,组织花儿歌手12人,参加首届中国西部“百益杯”花儿艺术节大奖赛,文香莲一组获二等奖。8月23日,首届中国西部“百益杯”花儿艺术节在临夏举行,选送莲花山花儿歌手文香莲、杨梅兰、何兰兰参加,经过预选赛、初赛、决赛,获“百益杯”原生态莲花山花儿演唱二等奖,这是全县花儿演唱首获国家级奖项。莲花山花儿多次飘进国家大剧院,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如何让莲花山花儿融入“一带一路”,成为甘肃省乃至中国独有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莲花山花儿的保护。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采取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

14、护等方法。对于濒临消失的莲花山花儿歌词、资料,要实施抢救性保护,记录、整理、保存资料和成果,建立完整的物、文、图、声、像等档案库、数据库。对于莲花山花儿资源丰富,形式和内涵完整、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较好的村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莲花山花儿保护区。(二)扩大莲花山花儿的传承。一方面组织优秀莲花山花儿“串班长”、传承人和歌手,通过传承基地、展示平台、公益讲座,让莲花山花儿进乡村、进广场、进校(编写校本教材)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或不定期的成果展示。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介绍莲花山花儿的渊源、特点、价值、代表性传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让莲花山花儿走进大众视野。此外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培训、比赛、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莲花山花儿在世界的知名度。(三)建设莲花山花儿展示馆。在各花儿会场建立集研究、培训、表演于一体的莲花山花儿传习所。在县博物馆建立承担记录、研究、传承、传播、利用的职能的莲花山花儿展示馆,将莲花山花儿记下来、传下去、活起来、入生活。具体可集展览展示、制作表演、收藏培训、体验传习、研究保护等于一体,通过实物、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将其建设成为康乐的旅游文化名片。展示馆要同步推进数字化保护,加强相关技术装备配置,逐步把莲花山花儿保护传承拓展到大数据领域。(四)举办国际性的莲花山花儿艺术节。将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莲花山花儿会举办成国际性的莲花山花儿艺术节,向全世界非遗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