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员管控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人员管控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8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点人员管控实战应用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第1章 项目综述1.1 背景概述11.2 1I 21.3 建设需求21.4 建设必要性31.6 建设依据51.6.1 法律依据.51.6.2 政策依据.51.6.3 技术依据.6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82.1 系统架构82.1.1 平台架构设计.82.1.2 逻辑架构.112.1.3 人脸三大业务库.122.1.7 基于云计算的基础框架.132.1.8 大数据体系架构.752.3 核心模块流程设计242.3.1 布控流程设计.242.3.2 抓拍报警设计.252.3.3 检索流程设计.262.3.4 核验流程设计.272.4 人脸属性大数据关联292.4.1
2、数据主属性-人员全项信息关联292.4.2 数据附属属性一一其他相关信息关联.302.5门禁联动体系设计1.1.7 门禁系统.321.1.8 门禁联动防控设计.342.6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352.6.1 A证核验功能设计.352.6.2 静态人像功能.362.6.3 动态人像功能.372.7 人脸技战法大数据应用392.7.1 技战法思路设计.392.7.2 人脸战法基本功能模块412.7.3 人脸战法业务模块-人口管控552.7.4 人脸战法实战落地552.8 数据交互设计602.9 用户权限管理设计602.9.1 权限划分.612.9.2 用户管理.612.9.3 用户认证.612.9.4
3、 角色管理.612.9.5 机构分组管理.622.9.6 设备分组管理.622.10 匕、4VI 622.10.1 物理安全.632.10.2 应用系统安全.652.10.3 接入安全.66项目综述1.1背景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
4、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其中明确指出“当前,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维护公共安全任务繁重。政法综治战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由此可见,以政法综治战线为牵头主导单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群防群治策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决策科学、安全平台和应急技术装备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基于公共安全视
5、频图像信息联网整合,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手段。2015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 ) 996号)。2016年5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启动组织开展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区)项目建设,中央高层已经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提到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高度,除了国家示范城市,每个省也会下发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建设规划和任务。L2项目现状目前,针对各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各级政法综治
6、部门注重“打防结合”,积极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组织开展“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系列安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狠抓公共安全管理,加大隐患路段、重点车辆、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力度,与此同时,创新推进综治,积极推进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网为纽带,以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核心,与专业化公安”金盾工程”联动互补的群众性综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战效能。针对城际、县际、乡镇、村未能实现全覆盖,而且未能形成网格化监控布点,再者是目前系统图像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前期项目主要是加大监控系统的覆盖面,较少涉及智能识别方面的应用,当出现案情时,需要从海量的视频资源中查找
7、,费时费力,亟需一套实战性强,业务功能丰富的图像综合研判应用系统为应用。1. 3建设需求如今,“网格”已经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对于各地区来说,本地区内的情况各自不同。每个地区,所要重点完成的工作,工作采用的流程和方式也都千变万化。要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将综治工作信息化主动融入基层综治工作大局,结合网格化管理立体推进和谐社会的有序建设
8、。因此,基于社会综合治理的现实需求,立足网格化管理的全新理念,急需加强社会人员管理相关理念和处理技术的创新,将海量视频资源中包含的各类人员信息资源提取出来,与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业务信息相结合,构建专业化的智能人脸信息处理系统,有效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秩序,提升公共安全服务能力。公共安全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强劲的人脸识别业务应用需求。通过遍布于城市各个社区、车站、码头、旅馆、网吧等场所的摄像机,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过往人员的非接触式捕捉、识别与监控。同时,通过系统共享人像库信息,加强跨部门的人员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有效的提升公共安全领域中特殊人群监控、恐怖分子布防、涉案人员追逃等人员的追踪
9、能力,对社会治安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1. 4建设必要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涌进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只能依靠户籍体制来监管城市人口,形式比较单一,对流动人口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在技术管理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辅助。基于人脸大数据的新一代流动人员管控平台依托统一的人脸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监测、对重点区域或设施的实时监控、布防,能全方位满足各个方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防护的实战需求,有效的安全控制管理各场所人员进出,大幅提升各场所的
10、安全级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提升公安打击防控能力。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程和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提档升级。一是有利于整合监控资源力量,促进设施互联互通和图像数据集成应用,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有利于提升应对处置暴力恐怖、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案事件的风险预警能力和快速处置效能;三是有利于适应违法犯罪动态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发挥公共安全视频在主动打击、侦查破案、固定证据等方面左右,织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提高预防打击犯罪和科技化水平;四是有利于推动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
11、理、环境保护、交通疏导、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各项领域精细化治理水平,促进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并实现“建设的集约化、联网的规范化、应用的智能化”。1. 5建设原则大数据系统的建设以“高精度识别、高性能处理、统一标准服务、突出实战、加强资源共享”为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提供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信息安全、易用性强的综合人脸识别系统,满足新形势下的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总体遵循以下原则:1)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人脸识别系统采用世界领先的识别技术,依托于云从自主研发的先进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行业内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同时,其他核心部件及关键服务,均采用先进的技术,满足当前及以后的业
12、务系统的应用与扩展需求。系统采用运行稳定、质量可靠、性价比合理的相关技术及系统设备,在满足用户各个业务应用需求的同时,考虑各个警种、各个业务之间的实战系统应用需求,提供实用性强、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功能简洁的运行系统。2) 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原则系统设计及开发应用符合国家及公安行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和管理规范,相关对外和对内的服务接口,均采用行业内主流的技术要求规范,充分考虑人脸数据量大、格式多样、业务应用需求复杂的要求,对各类数据格式及通信标准做了统一的考虑,保证系统内部各个业务模块设计合理性的同时,为其他业务系统可提供开放性、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满足其他业务系统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需求。同时,基
13、于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及通信协议,保证了不同数据来源的人脸信息汇聚和不同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和业务服务能力,避免了项目建设经费的重复、资源信息的浪费等问题。3) 智能性和高效性系统针对当前公共安全领域构建的完善的视频监控体系,采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人脸信息实时监控、查询分析比对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降低人力资源查找成本,提升案件关联人员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分析,真正做到智能监控、自动预警、预判分析的处理能力,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4) 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根据业务量分析和预测,考虑系统设备的处理能力,系统应具有过负荷控制能力
14、。考虑系统在平时和峰值情况下,安全可靠运行的设备和数据备份机制,确保不死机,没有数据丢失。系统应支持无间断服务。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健壮、容错能力强的信息系统。1. 6建设依据项目建设应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划和设计:1.6.2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1.6.3 政策依据1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2 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 ) 996 号)3 公安部关于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用规范性文件(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汇编)4 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公科信201027 号)5 关于征求推进人口信息人像比对技术应用相关工作意见的通知(公安部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