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目录1前言12周边环境13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3.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地13.2 工程地房条件13.3 水文地质条件23.4 地层参数指标24设计原则、依据及标准24.1 设计原则24.2 设计依据24.3 基坑设计使用年限34.4 设计标准及安全等级35地下水控制及防排水工程设计35.1 基坑降水35.2 边坡截排水35.3 基坑顶截排水35.4 坡面及壁面防排水35.5 坑底防排水35.6 特别说明36基坑支护设计36.1 设计参数36.2 基坑设计深度及工作面宽度36.3计算方法及软件选择46.4附加荷载取值46.5设计概况47施工要求47.1 网喷施工要求47.1.1 网喷施工
2、工艺47.1.2 网喷施工技术要求47.2 支护桩施工要求57.3 施工要点S7.4 应急处理措施57.5 成品保护措施68法坑工程检泅与验收68.1 检测与验收要求68.2 质纸检验68.3 基坑工程跄收68.4 其他69监测方案及巡税要求49.1 监测目的69.2 监测设计依据69.3 监测项目79.4 监测点的布置和设置耍求79.5 基坑监测频率79.6 监测预警值89.7 基坑监测单位要求89.8 监测资料要求89.9 巡视检查89.9.1 巡视检查内容89.9.2 其他要求99.10 应急预案99.11 其他910基坑开挖、回填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910.1 土方开挖原则及要求910.
3、2 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之间的配合措施910.3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1010.4 基坑回填要求IO10.5 使用期间维护要求IO11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要求1112危大工程1113主要工程风险源提示及安全预防措施1114膨胀土西坑注意事项1215其他12附件:1、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2、基坑支护图纸;3.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4m1)杂填上、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粘土和白垩系港口组(KG泥岩等组成,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J)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堆积时
4、间为新近堆积,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系附近土新近无序堆填,未固结,均匀性差,属高压缩性土,结合成都地区经验,该填上具湿陷性,等线为I级。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钻孔揭露层厚0.57.8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JO)1粘土:灰黄色褐黄色,可塑,梢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压缩性中等。钻孔揭露层厚1(2.3m。2粘土:灰黄色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稍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压缩性较低,含有灰白色粘土矿物,局部夹少量可塑状粘土。钻孔揭露层厚8.(14.8m.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Q”
5、J)1含碎石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稍密,硬塑,含3040%左右碎石,碎石多呈强风化状态,粒径14cm层厚1.52.5m。4、白垩系港口组(KG泥岩:紫红色、砖红色,细粒、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质矿物,该层常夹薄层泥岩。岩层产状近水平。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层和中风化层,分述如下:1全风化泥岩:棕红色、褐红色,原岩结构已基本被破坏,呈硬塑状的粘性土状态,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风化成土夹碎粒状,岩芯手可掰断捏碎,遇水易软化,用镐可挖掘。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73.6m.2强风化泥岩: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发育,岩芯以
6、碎块状为主,局部全风化,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一碎块状结构,岩芯采取率70%左右,岩体质量指标RQD值304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3中风化泥岩: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节理和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岩芯较破碎,1前言拟建工程本位于,西侧为桂香三路,北侧为拟建桂龙西一路,东侧为空地,南侧为石室中学。拟建场地地理位置见图11图11拟建场地地理位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拟建项目0.00=50700m,结合场地地形及基础埋深,基坑开挖深度35615m。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拟采用放坡+网喷支护,不具备放坡条件段采用排桩支护,降水采用集水明排。2周边环境拟建项目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桂林小学,西侧为桂香
7、三路,北侧为拟建桂龙西一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场地北侧为桂龙西一路(拟建),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3.45n“(2)场地西侧红线为桂香三路,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3.43m,红线外为市政绿化,宽10m)(3)场地南侧为石室中学,1号教学楼B座超出红线(已与业主确认),2号壕合楼地下室边线距离红线约2.2m,红线距离红线外消防车道13m,消防车道宽5m;(4)场地东侧红线外为空地。建设单位未提供拟建场地范围内及周边的地下管线图,基坑开挖前应协调有关部门对场地周边地下管线、管网、建(构)筑物等做进一步核查,并应对周边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地下管线、管网造成不良影响。如木基坑顶一倍基
8、坑范围内存在地下管线,及时反馈设计单位。3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桂香三路东侧,地处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多为濯木丛,场地貌单元属成都岷江水系川级阶地,钻孔揭露高程505.45506.64米,高差1.19m。图3.1场地现状照片4设计原则、依据及标准4.1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首先要保证支护结构体系在基坑上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不产生失稔,变形在控制范围内。同时应保证在基坑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其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经济合理。在确保基坑本体安全和周
9、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费用,从工期、材料、设备、人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3)技术可行。在确保基坑本体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设计方案是否与施工机械相匹配、施工机械是否具有足够施工能力、费用是否合理。(4)施工便利。尽可能采用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少施工空间占用,减少对结构主体施工的影响,保证施工工期。4.2设计依据(1)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设102010)(2015年版(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3)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0、:(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7)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3):(8)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0)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014-2023):(H)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办公厅;(12)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四川省住房和
11、城乡建设厅;(13)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文件成建安监发(2011)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多呈短柱状。受差异风化影响,偶有强风化夹层及破碎带分布,局部夹薄层状砂质泥岩。岩芯采取率80、95%,岩体质量指标RQD值60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该层厚度大。本次钻探未揭穿。3.3水文地质条件3.3.1地表水场地附近未见明显沟渠或河流经过,局部低洼处受降水补给形成积水。3.3.2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带中的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一般分布在原始地形较低洼地段、水沟等部位,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与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
12、,分布不连续,呈团状,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总体上看,上层滞水水量一般较小,对工程影响较小。基岩裂隙水:水量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的连通性,由于强风化基岩裂隙多以粘土矿物充填,而中等风化基岩较完整,水量一般不大。勘察期间为平水期,钻孔中测得该场地上层滞水水位503.38505.14m1,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场地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2.00-3.OOmo3.4地层参数指标根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设计所采用的岩上参数取值如下表:表1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表士名状态田度丫(kNm,)压缩模量Es(MPa)内聚力标准值CkkPa)内华擦角标准值k(0)冷轴抗压明度(天然)frk(MP
13、a承栽力特(Ih(kPa)锚固体与土层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50PVC管埋置于孔内,Ioomm出露,PVC管内端外褰土工布。对于坡面渗水较为严重的地方,应适当减小泄水孔的间距。针对电梯井等区域,应加强集水明排措施。5.4坑底防排水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及时封闭坑底,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坑底周边或基坑内需要的地方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坑),及时抽排基坑内积水,避免坑内积水对基坑侧壁和地基上的浸泡,确保基坑安全和地基持力层不受雨水影响。基坑底排水沟截面O.3mxO3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1o页岩破,截排水沟水流方向纵向坡度在5;沟内抹1:3水泥砂浆厚20mm,沟底采用C20碎浇筑,厚度IoOmm,排水沟每隔2030m设置截面0.5mx05m,深度12m的集水井(坑),集水井(坑)的位置应避开建筑物基础或主要受力构件,集水井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般在转角处、水量较集中位置设置。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坑底积水,防止雨水及施工用水对基坑侧壁的浸泡。5.5特别说明截/排水沟、集水坑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以满足排水使用为准。6基坑支护设计6.1 设计参数本项目基坑支护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