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84507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探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讲义文稿人与自然是生靛期!体的逻摘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的根本立论基础和原则支撑,是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向导。从理论逻辑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两个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升华;从实践逻辑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规律下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传统模式,开启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逻辑;天人合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

2、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CU355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重要论断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和原则支撑,也为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规律向导。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应然状态,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55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在生态建设领域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方略,而这一方略也依存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立论原点。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二维理论逻辑“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提出,在传统文化

3、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具有厚重的理论基础。(一)传统文化基因:生态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儒家生态哲学天人合一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表明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性关系。天人合一作为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发展的存在方式。荀子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2308-309指的就是这一意思。气的循环决定了人与天地万物的融通一体性,以气作为中介,人和自然实现了相互渗透,处于一个共同的生命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现实。但是,从物理层面来理解的天人合一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事实,而没有能动作用发挥的空间。也就是说,不论人们是否能够认识到这个事实,不

4、论人们是否能根据天人合一的原则进行主观性的实践,天人合一的物理存在的事实都不会改变。天人合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客观实在,还依赖于人与自然具有交互性的关系。只有人与自然在多方面实现交互性循环,才能使两者实现和谐共生成为可能。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所蕴涵的这种交互性关系本质上就是中国儒家自然哲学中“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通”指的是两个或更多实体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精神方面的相互交换、吸收和影响。3概括来讲,“通”以气为基础,集中表现为“通气”,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具有不同的表征,例如,自然现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通气”。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通”集中

5、表现出一种交互性关系,这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隘,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446这是“通”在人的生理器官与自然界关系维度中的体现。“天地之性,人为贵”52553,“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51425,这是在人与自然相通的基础上来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而存在。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曾提出:“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6498在人与自然相通的关系中,人获得了天地的精华之气而成为有智慧和德性的万物之灵。归纳为一点就是人与整个自然相互贯

6、通,正向相关。只有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性关系,才可能进一步形成两者具有共同体的共融共生关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7167这一观点正是基于人与自然的“通”这一基点而得出的。可以说,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不仅停留在物理意义层面,还包括精神和审美层面。在人类社会中,要想获得对我们的生存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启示或者是指导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就不能只从物理层面来理解天人合一这一普遍原则,而是要跳出这种物理事实,把握天人合一的价值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儒家哲学层面的关键哲学蕴意。“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7、7167这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物理层面的“是”(事实关系),还是在价值层面上的一种“应该”。“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事实,对于人来讲,是一种必然、必须。“必然”蕴涵“应该”,这意味着自然对于人具有道德引导功能。所以,天人合一就是一种原则,是一种人应该做到的价值要求。”8天人合一作为价值指导原则,对人类的思维和行动起着规范引导作用。如果人类不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通”以及天人合一的基本事实,就会导致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只讲索取和利用,这正是西方在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基本思维逻辑下所经历过的历史教训。“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7167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8、:“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950现代生态哲学也对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价值观进行了论述和肯定,“有机大自然尽管都各自进行个别的努力,但都得按相互依赖原则来运转。的确,它只能按照此原则来运转。没有其他物种的帮助,任何有机物或者物种都没有机会生存下来。”1022那么,既然天人合一是一种价值理念,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就应当践行之,就应当自觉树立生态意识,这对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明方向定航向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

9、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7172(二)根本逻辑原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态危机产生的现实土壤的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资本的逐利属性。资产阶级所坚守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资本扩张和经济增长,这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唯一方式。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171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所主导的一切生产方式最终都是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赚取更多的金钱,而这一目标就驱使着资本家们进一步榨取掠夺自然资源,

10、实现资本无限扩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本逐利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从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由良性循环转变为恶性中断。马克思曾对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他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11683哈维曾经对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有过精彩的论述,资本“把人类对解放、进步和自我实现的想象组成话语形式,与不断普及的市场交换物质实践保持着一致,从而能够改变政治权力的运用和制度构

11、造。而且,它同时掩盖了社会关系以及随后而至的对劳动者的统治,把与自然关系这个宇宙问题纳入为了人类福利进行稀缺资源恰当配置的技术话语。12148哈维指出资本是如何让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域狭隘化,将其对待人与自然的思维局限在追求市场价值和人类欲望满足的单一视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交互性关系发生中断,从而使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等方面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循环状态错乱。马克思、恩格斯所意识到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错乱关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实际上与上文我们谈到的中国儒家传统生态哲学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通”以及天人合一理念是非常契合的。“通”也就是循环流动、交换顺畅,只有“通”和畅

12、了,自然界才会顺利运行,万物才能获得生命的动能,如果不“通”不畅,人与自然交互性关系中断,那么,自然界会陷入失序状态,人类社会也会灾难重重。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态危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近代直观认识论的立场,通过实践哲学的转向,不仅创立了生态哲学思维方式,而且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和自然的辩证关系。13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集中一点,实质上就是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495-96,“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

13、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J1492人与自然这两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为对象、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而这种对象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关键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交互性的对象关系的基础,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与自然之间表现出具体的历史动态关系,体现出两者的同一性。现实的人与自然都是共在共生的,彼此对象性依托、协同性进化。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维中,实践起着关键作用,实践的方向和途径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正是基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实践活动,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过程所造成的本国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

14、坏,从而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互性通道闭塞,同时,还超越本国范围揭示了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主导的资本全球化实践使相对落后的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奥康纳曾指出,“资本的自我扩张逻辑是反生态的、反城市规划的与反社会的”,“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种致力于生杰、市政和社会的总体规划的国家机构或社团型的环境规划机制是不存在的工15394-395综合以上分析,最核心的就是强调实践对人与自然形成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生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践发展需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维,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

15、全新观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第一,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时是人类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950O只有自然好,人类才会好。“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7173这就充分体现出了自然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就实现了“自然人化”,所以,实践活动的目的性的确立直接影响着“自然人化”的方向和进程。而确立这一目的性,前提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这一

16、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得到了充分论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71720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绝不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准则。第三,自然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在大趋势上是同步的,两者具有同一性,这也就决定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交互性关系。通过人类实践活动,自然界的要素成了人类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实现了自然人化,而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进行,自然也必定会打上人类的烙印,这就是人化自然的过程。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思想的继承和升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凝结升华,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重大的发展问题,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实践。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