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省级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的通知(建城(2023)58号)、XX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X建城管2023)152号)和关于印发XX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发(2023)81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垃圾分类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一系列重要指
2、示重要批示精神和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持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科学管理,绿色发展。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综合运用法治、政策、技术、教育等手段,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保障体系。科学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源头减量,促进循环利用,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党政推动,全民参与。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建立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城乡统筹,系统推进。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推进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流处置城市的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城乡生活垃圾“大分流、细分类”处理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合理确定实施路径,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有序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
4、作常态化、长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示范引领。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研发,转化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形成全过程管理系统,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化水平。鼓励引导各乡镇(街道)先行先试,培育创新示范项目,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三)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全县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实现有机易腐垃圾生态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普遍养成;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
5、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居民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大分流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二、科学建立分类体系(四)合理确定分类类别。全县生活垃圾逐步由“三分类”向“四分类”过渡,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区分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有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各乡镇(街道)根据要求,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
6、标志,合理选择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式,规范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全县实施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等分流处置。(县城管局、市场监管局负责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落实)(五)强化源头减量。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可回收性。推动建立垃圾分类标识制度,逐步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避免过度包装,可采取押金、以旧换新等措施加强产品包装回收处置。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党政机关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旅游、住
7、宿等行业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邮政快递网点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推行同城快递包装材料重复利用,推广应用“共享快递盒”、可复用冷藏快递箱等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上市,鼓励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开展“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提倡节约文明用餐,建立形成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住房,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各相关行业部门制定行业源头减量工作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按季度开展督查。(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8、、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邮政公司、供销总社,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快建设分类投放收集系统。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设置规划,确定设置标准,加快居民小区、单位、公共区域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快递网点设置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设施。将垃圾分类亭(房)等小型设施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应方便适用、生态环保,配备洗手池、雨棚等人性化服务装置。新建居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其他既有小区也要按照要求,逐步改造提升到位。切实加强分类投放设施维护管理,建立
9、清洗、消杀等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整洁完好和污水进入污水管道。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村)、物业等作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宣传和指导,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提高废玻璃、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的收集比例,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建立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废弃物独立收集系统,加强统一收集管理,逐步实现全量收集。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等混入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到2023年底,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县住建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商务局、供销总社、邮政公司,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
10、责)(七)全面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相匹配的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与分类运输要求相适应的转运站点,合理确定分类收运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发挥社区(村)在组织社区环境整治、无物业管理社区生活垃圾清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生活垃圾收运企业单位与小区物业、企事业单位的有序衔接,防止生活垃圾积存满溢和随意堆放,严禁不同类别垃圾的混装混运。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大型化、智能化、综合型、环保型建设改造,加强渗滤液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运输车辆规范化、密闭化改造,增配、更新的分类运输车辆应符合密闭运输要求并设有统一标识。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
11、放标准的柴油环卫车辆,推进新增和更新的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汽车。加强运输过程管理,减少装车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和作业扰民现象。做好重大疫情等应急状态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厨余垃圾可选择现有转运站增设厨余垃圾转运功能,并采用非暴露式转运工艺。到2023年底,至少选择1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增设厨余垃圾转运等功能。到2023年底,结合生活垃圾大中型转运站的新建和改建,至少建成1座集垃圾转运、可回收物分拣、有害垃圾暂存、环卫作业车辆停车场、扫路污泥收集站、洗车站、新能源车辆充电站、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卫中端综合体。(县城管局、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交通局、卫健委、供销总社,
12、各乡镇(街道)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统筹推进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应急填埋)、餐厨废弃物和厨余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等设施建设,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规范化处理有害垃圾和装修垃圾。倡导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集中布局各类设施,优化技术工艺,协同处理各类城市固废。探索有害垃圾统筹处理模式,实现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县城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积极推动分类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资源化产品使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和农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推动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13、要求的资源化产品肥料化利用,着力解决好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应用的“梗阻”问题。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一批集散场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物品交投网点建设的“两网融合”,发挥供销总社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网络作用。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现应收尽收、再生利用。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优先使用政策。(县城管局、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努力推动习惯养成(十)引导群众广泛参
14、与。将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重要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中的领导作用。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力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分类知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灵活运用“红黑榜”“时尚榜”“示范户”等引导机制,将群众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逐步加大生活垃圾乱投乱放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家庭和个人,依法依规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县城管局、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负责落实并持续推进)(十一)强化学校教育。以青少年为重点,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
15、校教育内容。充分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和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等活动,切实加强各类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社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县教育局、城管局、团县委、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广泛动员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鼓励产品生产、实体销售、快递、外卖和资源回收等企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主动为群众提供上门收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预约服务。鼓励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端APP等技术手段,推进生活垃圾
16、分类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县委宣传部、县城管局、发改委、工信局、团县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建立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全面客观报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在车站、公交、小区、公园、景区等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志或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培训,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县委宣传部、县城管局、民政局,各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快形成长效机制(十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贯彻落实XX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规体系,加强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垃圾分类等过程管理,减少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编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细化生活垃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