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分享.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书分享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国家的政策和改革。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土地融资和开发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国际贸易冲突等。书中描写分税制改革的部分很精彩,我做个简单的分享。古人云,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意思是向百姓征税一定要有限度,支出使用要有限度,如此,即使国家再小也能保持安定。这说明,自古以来,税收如何设定就很重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包干和分税制三个阶段。统收统支:1978年之前,地方收入统一上缴中央,地方支出由中央统一划拨,地方收
2、支不挂钩,这导致地方在财政收入上没有太大积极性,整体财政偏紧。财政包干:各种收入和支出类型明确划分为中央或地方收支,并对地方收支不平衡时予以包干和调剂。1983年开始原来的国企上缴利润正式改为向中央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余下部分留地方使用。这些改革设计在实施初期,由于具有“承包”的性质,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财政状况。不过,这种“中央和地方分成制”设计严重依赖于地方遵守约定,地方和国企容易钻空子。比如说,国企的营业利润是要向中央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而营业外收入是留地方政府使用的。国企就会把营业利润少报,划分到营业外收入之中,这样就可以少缴税,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收入,也会
3、给企业更多优惠政策,使得中央财政收入相对大幅减少,不利于统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宏观调控,甚至出现中央向地方“借钱”的尴尬。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把维护国家权益和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列为中央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列为共享税,同时采取办法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通过分税制改革调整,仅过一年,中央财政收入就增长了870亿元,增长近20%,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读完本书,我的感悟是要跳脱出当前视野的局限,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国家政策和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政策领悟的能力,做好基层工作。举个例子,为什么政府要催缴医保,不让居民自愿缴纳医保呢?因为医保是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医疗费用风险,帮助需要大额医疗救助的人,有助于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