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对策研究》100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对策研究》10000字(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江苏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对策分析目录第一章绪论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1.1 研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1.2 万开究意义3第二章相关概念、理论基础42.1 相关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2.1.1 农业信息化42.1.2 “互联网”+农业的定义4第四章S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分析54.1 S区基本概况54.1.1 自然地理概况54.1.2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54.2 S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64.2.1 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64.2.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举措6第五章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85.1 农户文化水平低,信息消费意识差85.2 农业信息服务支持不到位95.3
2、农业信息技术难以获取9第六章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建议96.1 提高农户的农业信息综合素质96.2 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106.3 加快农业信息供销渠道的建设H第七章结论与展望127.1 结论127.2 展望13参考文献14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2004年以来,国家制定了“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有16项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业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融合等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技术因素。农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农业信息化的重要
3、特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造现代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综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补充。农业信息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作为城市化经济支撑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业化也是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然而,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占据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核心地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逆向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解决这一瓶颈,引
4、导农业质量的高发展。“四化同步”的提出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坚持“四化同步”和良性互动,可以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化同步S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中部,长江沿岸,是江苏省的城区之一。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环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这里四季气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霜冻期少,热量充裕,雨量充沛,雨热同期。自然环境优越,是适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天然农业用地,具有农业生产的整体条件。S区农业生产总体稳定。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5.20亿元,增长2.4%。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种植面积374.12千
5、公顷,相比较上年下降了1.1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80.55万吨,同比下降了减少6.59万吨,其中夏粮总常量为104.65万吨,同比下降了2.29万吨,秋粮总常量为175.9万吨,同比下降了4.3万吨。但是粮食单位亩产为499.93公斤,同比增加了4公斤。生猪的产能下降,生猪出栏145.59万头,同比下降45.4%o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品年产量为36.95万吨,同比下降了5.0%。S区现代农业正在加速发展。2019年农业设施升级完成耕地25万亩,年末标准农田建设达标率为76.1%o全年新增加有效设施农业面积6.69万亩,年末设施农业有效耕种面积达到了85.1万亩。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比上
6、年增长了1%,累计达到286.91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绿色农业水平稳步提高。全年下来,S区已建成14个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同期对比,化学施肥下降了2.5%,农药用量减少6.5%。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信息化在服务范围内得到了扩大,农民的市场信息和专家支持的有效性可以大大提高。同时,S区加强了农业信息中心的整合,推进了农业网站建设,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促进了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此外,S区还成立了村级农业信息服务局,通过规范有序管理,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工作,有效化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总体而言,S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
7、初步的成绩,建设速度在加快,但发展空间较大。(二)研究意义农业信息化依靠信息和智能设备,形成或发展农业新的生产力投入,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低的投资改变生产方式,使农民快速、准确地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业结构,增加生产,以此获得更大的效益。基于此,本文以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通过对S区农业信息化的调研,对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了S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方法,以期进一步带动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持续提高S区农民的收入水平。第二
8、章相关概念(-)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从表面上看只能是信息化技术和农业产业高度融合的产物。在大数据时代下,农业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信息化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构建信息化农业。揩农业相关信息有效的、快速地传达到农户手中,实现“生产-管理-销售”三维一体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和升级。(二)“互联网”+农业的定义“互联网”+指揩在线化和业务流程的数据化施于传统产业上,使其更高效、更快速。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能够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新”就在于在线化和数据化,而传统的、借助纸张存储的数据不是“新”,只有自动生成的
9、数据才是“新”,自动生成的才更客观。“互联网”+农业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集约方面。第一是“互联网”+生产,可以大规模减少劳动成本,实现精准化生产,大面积地节约资源,从源头上增加农业经济。第二是“互联网”+经营。就是将农产品的销售途径进行优化。优化的三个基本方向有三个:一是节约化,排除浪费成本的中间环节;二是透明化,能够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实现信息的有效流动、信息共享,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公平化,公平体现在农户、市民和经销商三者之间,三者之间的公平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完善农产品销售链,实现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第三是“互联网”+管理。管理的高效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
10、只有在互联网技术之下才能提高管理过程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第四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对农产品信息服务的便捷化和消费者信息服务的个性化。第三章S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分析(-)S区基本概况1 .自然地理概况S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泰州市,地理位置北纬32or57”331059”、东经119。38,2t120o32,20o南面靠近长江,盐城以北,南通以东,扬州西部。地形为中间高,南北低趋势,南边沿江地区真实高度一般为2-5m,中部高沙地区真实高度一般为5-7m,北部下河地区真实高度为1.5-5mo全市总面积5787.26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占比为22.15%,陆地面积占比为77.85%。S水
11、路分布紧密,相互交织。北部地形下降,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中间低处集中,造成了江河湖泊众多。江淮分水岭从中向西穿过该市,境内河流一般以通扬公路为界,路北属淮河水系,路南属长江水系。水位高时,上游水位比下游高约1.2m,平均水位差0.9m,这里四季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少霜期、光照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各地区最高气温为7月,1月最低,南北夏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14.415.1t年平均降水1037.7mm,雨天113天。但是,由于季风的影响,南北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S区气温带属亚热带、干湿区属湿润区。一般来说,春天是3月底4月初,6月初、中旬为夏季,9月中旬为秋季,U月中旬为冬
12、季。一般来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两个多月,城市气候特征四季分明。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给S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先天的基础条件。2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S区农业经济总体稳定。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5.20亿元,增长2.4%。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种植面积374.12千公顷,相比较上年下降了1.1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80.55万吨,同比下降了减少6.59万吨,其中夏粮总常量为104.65万吨,同比下降了2.29万吨,秋粮总常量为175.9万吨,同比下降了4.3万吨。但是粮食单位亩产为499.93公斤,同比增
13、加了4公斤。生猪的产能下降,生猪出栏145.59万头,同比下降45.4%。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品年产量为36.95万吨,同比下降了5.0%o(二)S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1 .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2012年,S区为提升农业产值和区域农业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而统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并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面提高统计效率,更好的为统计工作服务。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管理方式转变和农业销售转变的必然趋势。统计的信息化在经济发展、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加快信息化和农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互联
14、网+”云服务的新格局,加快本县传统化农业向信息化农业的转型。2013年初,S区农业相关部门指示:将建成一批“互联网+”农业机械示范基地。以卫星导航的精确操作,农业机械的播种操作已扩展到作物生产的所有生产环节。2015年,S区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9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示范点7个,社区信息服务示范点3个。示范点所有基地全部实现宽带接入,通过信息大篷车、联合通讯企业下乡入基地、以会代训、劳动力转移等多种方式培训农业一线信息员,为农牧民出售农作物、防治病虫害、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平台,引导了S区农牧工快速增收致富。2019年投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
15、设备53套,其中:新引进15套,完成卫星导航精准作业面积28万亩以上,为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打好基础。是以深松作业为重点,搭建深松作业实时监测平台,做到实时监测全覆盖,完成深松整地作业20万亩以上。鼓励支持大型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安装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和显示屏,加快互联网+农机应用步伐;大力推广手机APP应用,打造智慧型农机综合服务系统,初步搭建起适应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发展实力强劲的12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推广实施应用,社员使用手机APP覆盖率到达50%以上。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举措S区拥有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条件,积极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依托“互联
16、网+”,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推行传统农业区区向现代农业区区发展。一是发展农业物联网,实现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用于建设农业病虫自动测控物联网建设,建成太阳能智能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害生物诱控技术应用示范区3个,应用面积达到7600亩。物联网设备包括自动化虫情测报系统、小气候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病菌狗子自动捕捉培养分析系统、远程观测诊断系统4个,病虫害监测系统和智能化灌溉系统、自动化生物诱控系统2个,每套物联网设备覆盖区域半径为10公里,覆盖面积约49万亩,对病虫发生动态、气候变化动态、农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实时监测传输,实现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测控的一体化管理。二是建设农资监管平台、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