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XX省XX市自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虽然贫困不再,但从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追赶发展阶段,改变农村面貌任务既迫切又繁重。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定位及取得的成绩(一)目标定位进入新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民的殷切期待,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意味着经济实力、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指标较发达地区偏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
2、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提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是: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二)取得的成绩农民的环境卫生观念向好转变。通过广泛宣传和实际行动示范带动,农民对党和政府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态度和决心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环境卫生整治的态度由以前的有所抵触不断向积极配合态度转变。村容村貌从整体来看显著提升。XX市开展了垃圾清理、危房改造、长期无人居住房屋拆除复垦、拆违治乱、精神文明建设等行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文化体育事业
3、的开展更是不断提振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精气神。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增收结合更加紧密。XX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正处于追赶发展的阶段,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在这样一个六成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背景下,XX市强调并践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XX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将重点人群如监测对象、家庭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等纳入整治队伍,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其就业机会。全市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XX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
4、紧紧围绕“两改两治两行动一提升一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组织开展以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五大革命”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受基础差、底子薄,标准不一、执行不力等因素影响,无论是面上还是点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击式整治现象突出。存在当上级检查的时候、观摩学习的时候、考核的时候进行突击整治的现象,且整治范围大多为可视范围。突击式整治背后隐藏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谋划思路不明确、执行落实打折扣等问题。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来支撑。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主要采用以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
5、政府投入机制。然而,XX市大部分乡镇没有产业支撑,财政收入较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有限,资金缺口大是导致整治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大制约因素。整治主体单一。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其参与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现实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政府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各级干部的事情。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村干部成了主力军,农民甘愿当配角,“干部干、群众看”等问题突出。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公益性、长期性和收益低的特点,导致社会组织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不高。整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XX市整体情况来看,可视范
6、围内整治效果较好,但村庄隐性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设施管理和运营维护机制亟须优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尚未形成。(二)重点任务落实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厕所革命方面。一是早期改建的部分卫生厕所实用性不强。卫生厕所改建初期,选择的双翁漏斗式水冲厕所、两格或三格化粪池式水冲厕所不适应XX市农村干旱缺水、冬季寒冷的自然状况,导致卫生厕所使用率不高,甚至一户两厕、水厕自改旱厕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二是卫生厕所改建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改厕经验的积累,选择卫生旱厕模式更适应XX市农村实际。但农民为了节省开支,不愿将改厕任务交给专业的施工队,加之厕所修建监督指导不到位,导致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建设面积
7、小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卫生厕所入院率不高。按照最新要求,新改户用厕所要基本入院,但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农民对户厕入院抵触情绪较大,户厕往往离院较远且大部分与牲畜圈所相连,导致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一是垃圾存放设施数量较少、不够规范,垃圾清运不及时。XX市部分农村采取一社一垃圾集中堆放箱或坑的方式,有的垃圾箱无盖子,垃圾坑采取三面墙模式,再加上垃圾清运间隔较长,夏季气味大、蚊蝇乱飞。二是农民生活垃圾治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民乱丢垃圾,清理往往靠为数不多的几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甚至镇(社区)、村干部成为垃圾清理的主力军。生活污水治理方面。XX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2023年,全市农
8、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XXX%,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边村庄、旅游景点及示范村,与全省计划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xx%的目标任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村容村貌提升方面。一是农村建房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农民自建房管理审批工作持续加强,但仅限于是否超过宅基地范围的审查。二是彩钢房影响村容村貌。五颜六色的彩钢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三是路灯建设管理不到位。太阳能灯的广泛推广应用,改变了农村黑灯瞎火的状况。但XX市少数农村依然存在无太阳能路灯的问题,亮化工程实施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四是隐蔽性废旧农膜存量较大。废旧农膜在可视范围内基本消失,但在隐蔽的山区依然存在。虽然各乡镇都成立了废
9、旧农膜回收站,但加工厂因废旧农膜再加工成本高,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以旧换新、自行收集兑换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废旧农膜存量逐年增大。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一)党建引领,群策群力整治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村党支部要注重发挥系统谋划、机制建设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共商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充分调动行政村范围内群众、企业、施工单位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各党小组、村民小组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党员率先垂范,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榜样、带动群众,逐步扩大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
10、现乡村振兴的第一硬仗。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这场硬仗中的主体作用,在国家提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和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中来,那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是决然不可能的。(二)打造示范,以点带面整治XX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的万千“美丽乡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典型示范。虽然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但XX省这种务实、渐进式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鉴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级要抓总,结合县域实际,规划引领整治大方向;乡镇要本着“干一点出一点成绩、干一件出一个亮点,的思路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各村也要有重点方向,不能眉毛胡
11、子一把抓,看似天天在整治,一年到头还是原地踏步,村容村貌还是老样子。(三)坚持目标导向,在整治中促发展实践证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XX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是该工程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最重要的是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利用合作社扩大特色农业、养殖业发展规模,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要留住人,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更多的就业机会、
12、更多的项目建设、更快速的发展是吸引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基本条件。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或乡村建设工匠等本地组织和个人承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道路、饮水、住房等条件相对较差,但在自然环境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空气清新、天蓝地绿,生产的无公害食品更是受到市民青睐,是休闲观光、体验生活的好去处。农村作为农民聚居的场所,发展农业是根本。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更加注重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在农业经济功能相对不变的前提下,注重开发农业的社会、政治、生态和文化功能,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四)健全机制,久久为功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可以设立农
13、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制定资金使用办法,明确使用范围和方向,保证专款专用。整合相关配套奖补资金,引导金融资金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做到建管用并重,明确地方政府、运行管理单位等的责任,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的长效管护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领域设施设备管护、项目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建设。在管护队伍方面,要优先考虑当地低收入人群及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在管护经费方面,可以采取农民适当付费方式,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责任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和典型范例深入宣传报道,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提高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了解程度。建立奖补机制,对积极参与整治的先进户加大奖补和宣传力度,对不积极参与整治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点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提高参与率。